四川共記錄野生鳥類
24目87科340屬757種
闕品甲說,上一本最為完整的、也是四川鳥類分類與分布最為重要的兩部論著之一的四川鳥類名錄,是1997年出版的《四川鳥類鑒定手冊》,距今已有23年。
根據《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截至2020年3月,四川省共記錄野生鳥類24目87科340屬757種,分別占中國目、科、屬、種總數的92%、80%、69%和52%。其中以雀形目鳥類最多,占四川省鳥類種數的58%,共計47科169屬439種。非雀形目中物種數最多的是鸻形目,共有78種;其次是雁形目和鷹形目,分別有40種和38種。
闕品甲說,這些數據來源于收集到的408篇(本)論文或者專著,審閱了5899條觀鳥記錄。公開發表的論文、專著是最主要和最可靠的來源,來自于國內外觀鳥愛好者的觀鳥報告、拍攝照片有據可考,公開或非公開渠道的傳播但可經求證的信息,還包括博物館收藏的標本,都是重要的參考內容。
四川分布的鳥類
有中國特有鳥類46種
據記錄,四川省有分布記錄的鳥類中,共有115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家Ⅰ級16種,國家Ⅱ級99種);四川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2種。屬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極危的2種,分別是青頭潛鴨和黃胸鹀,有14種為瀕危,30種為易危。有8種鳥類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78種被列入附錄Ⅱ。四川分布的鳥類中,有中國特有鳥類46種,占中國特有鳥類總數的49%。
有趣的是,《四川鳥類鑒定手冊》完稿以來,陸續有5個鳥類新種得到描述和發表,分別是峨眉柳鶯、峨眉鹟鶯、淡尾鹟鶯、華西柳鶯以及四川短翅蝗鶯。它們都屬于鶯科。
闕品甲解釋說,因為這幾種鳥都屬于隱存種,在形態上它們和姐妹種極其相似,但在其他方面確實有明顯的分化,“對于這類隱存種,即使把兩種鳥拿手上放在一起,也可能分辨不出來。”
那如何區分?闕品甲舉例說,鳥類也有類似于“雞同鴨講”的交流方式,不同物種的鳥類可能形態相似,但鳴聲差別很大,因此在觀鳥過程中,有時候由于樹枝遮擋,并沒有親眼看到、實際拍攝到該種鳥類的影像資料,但有鳴叫聲錄音,也可以作為“觀察”到該鳥類的證據。另外,生物技術的進步也有利于幫助區分不同物種。闕品甲說,一次,一位攀枝花的鳥友撿到一只還沒長大的雛鳥,難以辨別種類,但根據雛鳥身上一根毛中提取的DNA,成功辨別出了它的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褐背伯勞為中國鳥類新記錄,該物種主要分布于土庫曼斯坦東南部、伊朗東部至印度次大陸,共包括2個亞種,在四川記錄于理縣鷓鴣山隧道口的個體翕部栗紅色,喙較小、全為黑色。作為中國特有鳥類記錄,它們出現的地點似乎也并非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例如白腰濱鷸和栗尾姬鹟,為中國境內首次記錄,但發現地分別記錄于四川省若爾蓋花湖與四川大學望江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