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中村主任張虎倫說污水溝‘不臭’,這究竟是他的鼻子堵住了,還是為民服務的初心堵住了?”這是雅安市“陽光問廉”第十一期節目《透過民生見初心》中,主持人發出的犀利追問。
“陽光問廉”自2016年開播,是一檔由雅安市委、市政府主辦,市紀委監委機關牽頭組織,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問政節目。這種由政府主導、媒體搭臺、上下聯合、內外聯動、廣泛參與的開放監督新模式,使監督更加立體透明,真正實現了紀檢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良性互動和深度融合。
一路走來,“陽光問廉”聚焦基層“微腐敗”和“四風”問題治理,整合監督力量,放大監督實效,成為醫治黨員干部“作風病”的一劑良方,取得了群眾滿意、干部服氣、社會認可的顯著成效。
深挖線索
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節目選題緊緊圍繞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始終堅持“小切口,大視角”的工作思路,每期節目聚焦一個主題,每個短片曝光一個問題,以點帶面推動面上問題解決。
問題線索怎么來?
信訪舉報“篩”、社會評價“訪”、專項治理“找”、明察暗訪“摸”、查辦案件“挖”,多渠道收集線索來源,公開征集群眾爆料,力求選題貼近民意,打動民心。對選定的問題線索,節目記者直插基層一線,明訪與暗訪相結合,深入調查走訪,拍攝制作短片。
“陽光問廉”第十一期節目中,雨城區原姚橋鎮姚橋村部分村民反映,在拆遷安置后,雅安市天然氣公司至今未退還舊賬戶剩余的天然氣費問題,記者與村民一同前往天然氣公司,暗訪了解當時情況;雅東麗都住宅小區部分居民老電表里的費用始終得不到退還,記者跟隨居民暗訪服務窗口以及相關供電所,獲悉事件因果;領地小區住戶反映水費突然增加,記者走訪小區住戶,以小區居民身份電話咨詢供排水公司;雨城區草壩鎮草壩村6組村民反映,該村福壽巷有一條水溝,水溝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常年散發臭味,記者前往草壩村6組,找到那條水溝拍攝實際情況,并采訪當地村民及村干部,收集多方意見……
“陽光問廉”通過深挖有關部門(單位)為民服務意識差、履職不力、管理不善,以及工作作風不實、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等突出問題,將問題“曝光”在陽光之下,確保節目選題真實可靠,曝光問題有責可問。
2019年,“陽光問廉”共計篩選排查問題線索58件,走訪7個縣(區)、32個部門(單位),問詢采訪群眾70余人次,拍攝制作短片22個,曝光問題17個。
現場問廉
深度把脈問題癥結
“陽光問廉”將媒體明察暗訪曝光、群眾現場參與監督、紀檢監察機關追責問責一體化,讓干部自覺接受監督,媒體敢于發聲監督,群眾也積極參與。通過深挖問題根源查找職能部門在制度執行和服務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將問題“曝光”在陽光下。被問廉對象作出整改承諾后,還要現場接受“考評團”考評,對測評不滿意的,必須再次公開承諾并接受社會監督。
“陽光問廉”第十期節目《讓“一卡通”更暢通》中,現場播放了《1000頭生豬“秒變”3000頭 為哪般?》《保單上的“千畝”水稻 在哪里?》《出現監守自盜 誰來埋單?》三個問題曝光短片,主持人針對短片反映的問題,犀利發問,相關責任人現場一一答復、表態,作出整改承諾。
“我們知道養殖業的數據肯定是動態的,那么是不是因為是動態的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掌握真實的參保數據了呢?”
“可是為什么你們沒有進行過核實,就最終審批通過了呢?”
“你們覺得在這件事上應該承擔一個什么樣的責任呢?”
在問廉現場,主持人直擊要害,連連發問,被問廉對象紅臉出汗、如芒在背。
現場32位考評團成員根據問廉對象回答情況進行“滿意度”打分,同時節目還邀請部分群眾代表和職能部門負責人擔任“特邀觀察員”。現場滿意率未達到80%時,被問廉對象必須再次公開承諾并接受社會監督,“辣”味十足。
2019年,“陽光問廉”共現場問廉29人次,提出問題60個,現場考評22次,考評不通過16次,讓被問廉對象紅臉出汗,深刻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達到“排排毒”的目的。
問題解決
監督效應更凸顯
每期節目制作播出后,市紀委監委對曝光問題“點對點”督促縣(區)紀委制定整改方案和問責方案,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和紀檢監察機關限時精準追責問責。
第八期節目《作風之弊》曝光低保對象“死人保”和醫療機構騙保問題,市監委分別向市民政、市醫保部門發出監察建議書。通過專項整治,全市民政部門清理出“死人保”問題292人,追回違規發放低保金25萬余元;醫保部門檢查定點醫藥機構1097家,暫停41家醫保服務資格,追回醫保基金1516萬余元。
第十期節目《讓“一卡通”更暢通》曝光滎經縣個別縣級部門在涉農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落實中不切實際官僚主義下達任務、鄉鎮基層迫于無奈形式主義完成任務的典型問題,帶動全市深入開展涉農保險保費補貼問題專項整治,136人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說清問題,現已追回財政補貼資金1314萬元,通過整治,惠民惠農資金“每一分”都用在了群眾身上,“一卡通”真正成為群眾的“明白卡”“幸福卡”。
每一期“陽光問廉”開始前,都會以“回音壁”的方式公開盤點上一期節目曝光的問題整改問責情況,真正做到有諾必踐。
第五期節目的“回音壁”里,滎經縣針對上一期節目中曝光嚴道鎮未及時退還村民繳納多年建房保證金的問題,在積極整改的同時,深入查找工作中的漏洞,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民生事項辦理質效,同時,紀檢監察機關還對1個責任單位和11名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第八期節目的“回音壁”里,天全縣結合“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對城廂鎮十里村六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發放進行了專項清理,將該村農戶少領取的補貼資金全部補發到位,此外天全縣還組織各鄉鎮深入查找惠民惠農補助資金發放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陽光問廉”不走過場,而是聚焦廉政、勤政,緊扣民情、民意,緊盯熱點、難點,務實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促進新風正氣上揚。
2019年“陽光問廉”播出后,共問責單位3個、黨員干部44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5人,組織處理29人,動真碰硬成為節目的鮮明標識。
“陽光問廉”已成為全市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推動干部作風轉變的重要內容和載體,讓黨員干部時刻感受到監督無處不在,讓群眾真切看到干部工作作風在轉變,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近期,2019年度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統計數據出爐,雅安市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滿意度排位全省第一,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滿意度指數和全省排位連續六年實現“雙提升”。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魯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