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4月9日,國新辦就春夏森林草原火災防控舉行發布會。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應急管理部火災防治管理司司長彭小國表示,森林火災發生蔓延主要受可燃物、氣象條件和地形地貌等主要因素影響。從近期撲救四川、云南森林火災的情況看,主要面臨氣象復雜、地形險峻、難以立體作業、易復燃等困難。
彭小國說,西南林區是典型的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又有干熱河谷氣候的特點,這個季節相對濕度又低于20%,季風、山風、谷風交織在一起,亂流現象隨時發生,有時陣風會達到七級、八級甚至更高的級別。
同時,西南林區位于橫斷山區,橫跨多個地貌單元,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地勢高差很大。比如這次甘孜九龍火場,平均海拔在3820米以上,火的最高點比這個還要高。這種地形限制了車輛和大型機械裝備開到火場前,滅火隊員通常攜裝徒步五六個小時才能到達火場,還有很多火點在懸崖峭壁上,處置的難度非常大。
此外,受高山峽谷地形和輸水壓力的影響,以水滅火的裝備通常很難發揮作用。由于高原空氣稀薄,直升機動力和升力下降,很難把水準確灑到火線上。在平原地帶使用的171直升機,作業效果較好,但在高原地區作業,直升機的吊桶作業性能就很難發揮。通常,171直升機只用作空中偵查和指揮,調水很少使用。此次調集遠程滅火炮到四川木里火場組織撲救,由于作業條件受限,也未能全部用上。
另外,還難在容易復燃。彭小國說,森林草原滅火通常是“三分打、七分守”。而西南地區火場由于地形復雜和腐殖層比較厚,林下可燃物比較多,對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我們也正在研究,也實施了一些辦法,但是這個工程是系統的,也需要時間。從森林火災的情況看,西南林區火災難撲打,清理的任務、看守的任務非常繁重,有時看著火滅了,但是太陽一曬、大風一吹又到處冒煙、到處起火。從撲救能力看,裝備手段也存在著一些短板和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