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雀鷹 攝影:楊濤

朱磊在龍泉山觀鳥
四川境內 36種猛禽被記錄
參與《四川省鳥類名錄與更新》修訂工作的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朱磊介紹,這篇新近發表的論文綜合了20多年來的鳥類分布記錄,對四川省境內已知的鳥類物種數進行系統梳理和修訂。結果表明,四川省現有分布野生鳥類757種,其中鷹科36種。而成都平原地區的猛禽尚缺乏系統調查研究。“猛禽飛行高度較高,肉眼很難辨識,有的不常見,也許還會有新的記錄沒被發現”朱磊說。
無獨有偶,2014年4月,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就在崇州西山“捕捉”到的一只獵隼。那一天,沈尤像平時一樣到崇州西山觀鳥,突然看到有鳥從頭頂飛過,他本能地舉起相機一陣猛拍,整理照片時發現那只鳥兒眼角下有一條黑線。“獵隼眼下有一條黑色的線條,很好辨認。”沈尤說,之前雖然也曾在成都平原看到過獵隼,但拍到照片還是第一次。
獵隼曾是電影《無人區》中的主角之一,它是大型隼類,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國等地,在四川省甘孜阿壩等地也有分布。每年遷徙季,一些獵隼可能會經過成都平原。

觀鳥愛好者尋找猛禽

蛇雕 攝影:楊小農
一個遷徙區 數十萬鳥兒經過
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朱磊介紹,傳統上通過環志研究認為在我國境內分為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候鳥遷徙區。其中,西部遷徙區包括內蒙西部干旱草原、甘肅、青海等地干旱或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帶及高原草甸等生境中繁殖的夏候鳥,遷飛時沿阿尼瑪卿山、巴顏喀拉山、邛崍山等山脈,其后再沿橫斷山脈至四川盆地西部、云貴高原甚至中南半島越冬。候鳥在經過成都平原及周邊時,多會沿盆周的山系進行遷徙,龍泉山脈一線也因此成為了欣賞過境猛禽的好去處。
“候鳥遷徙需要耗費大量體力,克服重重困難,才能最終抵達目的地,可謂是一場艱辛的旅途,也是這個星球上最為壯麗的自然景象之一。不需要護照,也不用購買機票,遷徙的候鳥自由跨越著國與國之間的界線,時刻提醒著哪怕遠隔千山萬水,我們也不過都是地球家園的一分子,真正意義上的命運共同體。對于正在經歷疫情的世界而言,此時抬頭仰望天空,找尋候鳥的身影,既是與老友間的久別重逢,更有了別樣的體驗與感悟。”朱磊說。封面新聞記者楊濤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