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售背后]
高利為餌
“產品是幌子,圈錢詐騙才是目的”
草本寶堂系茂如公司推出的微信商城,該公眾號信息顯示,茂如公司是雨春生物旗下子公司,是集創新、研發、生產、推廣、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可持續消費生態圈平臺。
作為草本寶堂最核心的線上業務,它的寄售模式到底是如何運作的?據草本寶堂公開信息及多位會員介紹,該公司限時限量發售產品包,以保健品類為主,會員購買后享有商品所有權,可委托公司代為銷售,代銷周期為7天或28天,到期后給會員分配相應利潤。
![陳列的部分產品](http://n.sinaimg.cn/sc/crawl/109/w550h359/20200412/b53a-isehnni5557947.jpg)
據趙先生介紹,若購買7天周期的1000元寄售單,扣除服務費后分潤率約為2.85%,即7天后將本金1000元和分潤28.5元一起轉進會員的賬戶余額;若購買28天周期寄售產品,則分潤率約為13.3%。會員每天最高限購10單,到期后每天提現額度不超過6000元。
經換算,這兩款寄售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相當于148.6%和173.4%。如此暴利,會員們為何就輕信了?多位會員表示,一是因為公司宣傳是大健康產業,有自主研發的產品,將在全國開上萬家實體店,而每天的訂單量都是實際需求發售的,“只要有貨,只要在銷售,那么銷售了就有利潤,有利潤就可以支持繼續發展”。
不過,這到底是些什么樣的產品?真能賣出高價獲得暴利嗎?雨春生物對外宣稱是一家專業研發藥食同源保健食品、中藥外治產品的科技公司,集種、研、產、銷為一體的綠色環保產業鏈。在該公司推廣的一些網絡招商宣傳資料中稱,公司董事長蔣萬德是藥王孫思邈第51代傳人。
4月8日,紅星新聞記者在雨春生物辦公區見到了部分寄售產品,主要是神春寶系列保健品,和常見的保健品包裝并無太大差別。“這些所謂的保健品,大家都懂的,怎么可能賣得出去嘛?”幡然醒悟的會員王女士氣憤地說,這些產品成本價估計就幾十元,在草本寶堂商城里就是幾百上千元,“現在看來,產品就是一個幌子,圈錢詐騙才是真實目的”。
據警方通報,經初步調查,四川茂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草本寶堂”微信公眾平臺發展會員,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數額巨大,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律師說法]
該公司所謂的寄存代售
是一種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行為
北京威諾(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郭金福認為,
寄存代售,原本是一種正常商業模式,即委托人將商品交給對方寄賣,一般體現為委托關系和買賣關系,雙方一般會簽訂相應的代銷合同,這種合同是受合同法、民法總則等約束和保護的。
不過,在司法實踐中的確存在寄存代售行為涉嫌非法集資風險的情形。比如集資人將商品出售給消費者后,并不將商品直接交付,而是直接寄存在公司升值、售賣,消費者從而獲得差價收益,若符合相關構成要件,就可能會涉嫌犯罪。
據郭金福介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要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在郭金福看來,上述公司所謂的寄存代售行為,并非真正以銷售商品為目的,其實是有保本付息的承諾,是一種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相當于7天周期和28天周期存款,給予高額利息回報。這樣的經營模式,利潤從何而來?不過是拆東墻補西墻,窟窿只會越來越大。
北京藍鵬(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英占表示,上述公司讓大量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本身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增值和投資,消費者付費行為的本質也是為了賺取上述公司承諾的高額利益。從當事人的陳述來看,上述公司為這種投資承諾了保本付息,那么整個交易過程是一種純粹的攬儲付息行為,而不是真正的商品銷售行為,傾向于認為上述公司的行為系涉嫌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
“不法分子一方面吹噓產品和公司發展前途,另一方面以高額利息作為誘餌,把‘新人’的錢拿去給‘老人’提現,當大家放松警惕大量投錢時,就會卷款跑路。”警方提醒,千萬不要心存貪念,否則就會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紅星新聞記者 顧愛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