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意見——
使用程序不應太復雜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市州政府出部分補貼,與運營商或金融機構合作促進消費,初衷是為了共贏——運營商或金融機構出錢或讓利爭取用戶,商家促銷,消費者獲益。但也有市民感嘆中了“套路”,“折騰半天綁定支付系統,就抽到了幾塊錢,太費神。”
“有些顧客感覺消費券優惠力度不是很大,抽中幾率也較低。”4月10日,綿陽富臨百盛廣場有限公司四川區域總經理吳蕾告訴記者,為了盡快拉動消費,百盛已在自己想辦法促銷,“希望消費券的刺激政策能更有力。”
“加大消費券的促銷力度,首先要降低門檻,簡化程序。”周明認為。為加入消費券促銷,商家需要向合作運營商提供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公司賬戶、門店地址和聯系人等資料,運營商也需要一一錄入核對,“弄了5天才完成。”
“既然是幫助企業,就不能太套路。”四川移動綿陽分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趙松柏介紹,他們在綿陽的消費券都是無門檻使用,通過移動自有的和包支付系統使用。為盡量簡化程序、方便消費者,目前,他們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平臺技術對接。
“真金白銀地出錢,本意肯定不是‘套路’消費者,也沒必要。”成都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歐建瓴認為,發放消費券本意是拉動消費,在發放規則制定上一定要體現出誠意。她建議,“可聯合多個平臺參與發放,同時讓政府、運營方、商家幾方的優惠疊加。”
記者手記
促進消費要少套路多誠意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前,我國境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為提振消費信心、推動經濟復蘇,不少地方紛紛推出了消費券。從目前市場反應來看,相比直接面向居民“分紅”“撒錢”等方式,消費券能夠更直接地轉化為消費行為。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有些地方的消費券總是附加若干條件,套路太多太復雜。對此,部分商家和消費者頗有微詞。
政府推消費券政策更多是改善心理預期,激發市場活力,是四兩撥千斤的方法,因此,應該盡量適應多數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推出真正有誠意的消費券。比如,針對不熟悉電子支付的老年人,能否推出實體消費券?能否聯合多個支付平臺,讓消費者更方便地用券?能否和更多商家合作,擴大消費券的使用范圍,讓消費者真正得到實惠?
少些套路,多些誠意。否則,發放消費券就失去了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