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

  生豬企業營收、利潤普遍大幅增長

  溫氏股份發布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8.9億元,同比大漲510.90%-511.98%。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肉豬(含毛豬和鮮品)銷量225.26萬頭。受全國豬肉市場供給偏緊的影響,生豬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公司肉豬售價同比上漲193.69%,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7.13%,養豬業務獲得較好的盈利回報,直接影響公司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

  被譽為“豬中茅臺”的牧原股份一季度預盈40億元至45億元,而其上年同期虧損5.4億元。

  據牧原股份3月生豬銷售簡報顯示,公司當月銷售生豬116.9萬頭,銷售收入33.81億元,截至3月底,公司能繁母豬存欄為169.6萬頭。值得一提的是,3月商品豬價格整體呈下滑趨勢,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也較1-2月下降了3.45%。

  正邦科技預計一季度凈利潤為8.5億-10億元。報告期內,公司銷售生豬104.83萬頭。2020年1-3月商品豬(扣除仔豬后)銷售均價分別為33.82元/公斤、37.02元/公斤、34.90元/公斤。

  此外,唐人神(002567)預計一季度凈利潤為2億-2.3億元,天邦股份(002124)預計一季度凈利潤為4.5億-5億元,金新農(002548)預計一季度凈利潤為0.65億-0.8億元。前三月的出欄月報顯示,大北農(002385)生豬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1.52%、天康生物(002100)生豬業務營收同比激增169.84%。

  豬肉價未來走向?

  生豬產能已進入逐漸恢復進程,不過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近期肉價還會繼續高位運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4月13日在央視財經直播中表示,還需要一年豬肉價格才能回歸到20元以下。

  轉向出現?

  正邦科技13日跌停 市場隱現轉向論調

  國內主要養豬企業紛紛大規模擴產,與此同時,中國進口肉類正快速增長。海關總署4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進口豬肉95.1萬噸,增加1.7倍;進口牛肉51.3萬噸,增長64.9%。

  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上周(4月3日―4月9日)的豬肉價格為45.71元/公斤,較前一周下降2%;豬肉價格連續7周下滑,7周前,豬肉價格曾達到50.29元/公斤的高點。

  受全國生豬和豬肉價格連續下跌影響,4月13日豬肉股走弱,正邦科技跌停,全天成交23.85億元。羅牛山、正虹科技、溫氏股份跌幅均超4%。不過4月14日豬肉股繼續上漲,除華統股份(002840)外,其他成份股全線飄紅,豬肉指數上漲1.75%。

  在豬肉版塊業績普遍盈利向好,成為股市“避風港”之際,4月13日的下跌折射出市場對成本居高不下,豬價下滑的擔憂。

  有生豬行業分析師認為,“二季度,生豬出欄規模可能會有所增加,需求端受疫情影響也難有明顯改善,但當前仔豬、人工和飼料等成本端增加明顯,帶來一定支撐,近期豬價跌幅已經有所收窄。”

  目前市場已經出現行業轉向的論調。從3月月報來看,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大北農、天康生物、金新農的商品豬銷售均價均環比回落。隨著國家和地方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政策措施的落實,生豬生產已出現轉折性積極變化,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回升。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2020年2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回升至2105萬頭,同比減少23.12%,環比增加1.7%。至此,能繁母豬存欄已連續5個月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