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鐘振宇
4月15日是第5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生物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我省宣傳教育活動的重點。近日,我省一些相關專家也分享了自己對全面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認識和建議。
“生物安全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通過立法確保我國的生物安全。”省人大代表、國浩律師成都事務所主任李世亮指出,世界范圍內因傳染病暴發、外來生物入侵、農作物病蟲害等生物安全問題此起彼伏,以良法善治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對保障國家總體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健康運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中央日前已提出要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這讓人非常期待。”李世亮說,從非典到這次疫情,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不斷深化法治實踐,是我國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項具體實踐。盡管實踐中還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堅持法治化道路,不斷推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制度化、規范化,就一定能夠有效化解相關領域重大風險。
在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的同時,省決咨委委員、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張志強還建議,以這次立法為核心建設和完善國家和地方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如圍繞生態安全、戰略生物資源安全、人類遺傳資源安全、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生物安全領域主要問題,建設和完善生物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此外,張志強建議對涉及林草、農業、水產、食品安全、衛生安全等不同領域的生物安全問題,建立政府多部門協同高效的治理體系和工作協調機制,形成高效的信息報送與決策反饋機制,加快生物安全治理體系現代化步伐。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較高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在公共衛生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
據悉,生物安全實驗室根據所處理對象的生物危險程度,分為P1、P2、P3和P4四個等級,對生物安全隔離的要求逐級增高。目前我國共有43個P3實驗室,主要分布在各經濟大省。四川省地域廣、生物種群多、人口龐大,但在這次疫情發生前,四川省尚無一個P3實驗室。
省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院長黃燦華說,結核病、布魯菌病、禽流感、包蟲病等傳染病一直是我省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他認為,依托高校加快布局集科研、教學、防疫功能為一體的生物安全P3實驗室對我省的戰略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戰勝疾病需要藥物、疫苗,歸根到底要依托實驗室背后強大的科研力量做支撐。目前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都建設了P3實驗室,還培養了一大批人才。”黃燦華認為,如果依托華西基礎醫學在傳染病領域的研究力量建設P3 實驗室,可在無疫情時開展傳染病致病機理、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研究,在疫情爆發時可盡快研發出診斷試劑、防護技術和藥物等,也能聯合疾控中心開展疾病監測。
“未雨綢繆、養兵千日!”張志強也提出,要更加重視生物科技領域的科研投入,加快補齊高等級生物實驗室缺失短板,開展針對生物安全領域有關試劑、疫苗、藥物的戰略儲備性研究,為提升生物安全防范應對能力提供有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