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內的制硝遺跡。 北川縣委宣傳部提供溶洞內的制硝遺跡。 北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中新網綿陽4月17日電 (黃小芳 王培芳 楊檎)記者17日從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委宣傳部獲悉,近日,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隊在桂溪鎮彭家村四組洞子坪發現了川西北又一處大型溶洞“風洞子”和洞內制硝遺跡。

  據介紹,“風洞子”位于半山腰,與九皇山猿王洞隔桂溪河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04.65度、北緯31.91度,海拔約1408米。洞口相對狹窄,主洞極深,沿山體向下傾斜,普查隊因設備所限未能走到洞的盡頭。

溶洞內的制硝遺跡。 北川縣委宣傳部提供溶洞內的制硝遺跡。 北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在“風洞子”內,普查隊共發現了兩處制硝遺跡。第一處距洞口約100米,發現一座硝池;第二處距洞口約200米,發現了硝池、鹵水池和制硝的灶等多個遺跡,以及炭屑、煉渣、動物骨骼和木材等遺物。

  據當地老人介紹,洞子坪上共有“風洞子”“刺猬洞”“心胞洞”和“牛角洞”四個溶洞,他們在這些溶洞里曾發現過制硝用的灶、池等遺物。參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油老君山硝洞遺址,普查隊判斷“風洞子”是一處保存較好的制硝遺址,但目前暫無法確定其形成年代。

溶洞內的制硝遺跡。 北川縣委宣傳部提供溶洞內的制硝遺跡。 北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北川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對遺址作好保護,并決定盡快作進一步調查。相關人士說,“風洞子”對于研究羌族地區生產火藥的歷史,或有重要學術價值,合理利用,也有望打造成一處新的旅游觀光景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