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謀——
修理廠小股東提議
40萬買二手瑪莎拉蒂騙保
民警調查中還發現,康某與資陽某汽修公司的陽某來往密切。康某到案后,也供稱陽某是豪車騙保的提議者,任某則是陽某找來的。
隨后,民警找到陽某和任某,兩人對豪車騙保的事供認不諱。據他們交代,同是“90后”的康某和陽某系朋友,平時經常一起玩。2016年8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商議找錢門路時,作為汽修公司小股東的陽某便提出購買豪車來騙保,事后平分“利潤”。在陽某看來,他在汽修廠上班,平時也經常和保險公司的定損員打交道,既方便操作維修,也便于和定損員談理賠。這一提議得到了康某的同意,兩人就此簽訂了協議。
合謀后,陽某便四處找車,很快在成都找到了一輛曾自燃但已維修的瑪莎拉蒂總裁轎車。2017年1月,兩人前往成都以40萬元買下這輛瑪莎拉蒂總裁轎車,加上購車后上牌、買保險等,最終花費約43萬元。“原本兩人商量買車時各出一半,但陽某拿不出錢,便提出在今后的騙保‘利潤’中彌補。”余力介紹,最終,購車花費的40萬元都是康某找朋友借的。
車剛買回時,兩人一時不敢實施騙保,因擔心被保險公司發現。加上兩人無力承受瑪薩拉蒂高昂的油耗和維保費用,車便一直停放在陽某的汽修公司。直到2017年11月,兩人決定制造事故騙保。“車主擔心,不敢自己開車;陽某是修理廠的,也不好自己開車去撞。”余力說,陽某便找來朋友任某,提出由任某制造事故,并許以數千元好處費,而要求便是“撞狠一點”。
“當時,朋友陽某找了我兩次,因擔心自己的安全,我第二次才答應。”4月21日,任某回憶說,2017年11月5日,根據陽某安排,他駕駛瑪薩拉蒂總裁轎車,在雁江區豐裕鎮場口附近故意撞上路邊護欄,“我也害怕,所以撞的都是副駕駛位置”。
事發后,任某在陽某的安排下向保險公司報了案。后經康某、任某、陽某所在汽修公司及人保財險資陽分公司工作人員定損,確定車輛損失金額為27.2萬余元。在并未購買配件維修車輛的情況下,為了盡快拿到保險理賠資金,陽某花1.2萬元從他人手中購買了一張金額為26.4萬余元的增值稅發票,票面顯示系購買汽車配件。
憑借這張發票及陽某所在汽修公司開具的維修費發票,2018年2月7日,人保財險資陽分公司將26.4萬余元和7400余元分別轉入康某、汽修公司賬戶。
敗露——
“偷雞不成蝕把米”
車未修好便故技重施被識破
騙得保險理賠資金后,康某將20余萬元用于償還借款,陽某分給任某4000元好處費,兩人原本打算將剩下的6萬元用于維修車輛。“但陽某喜歡賭博,之前欠了一些外債。”余力介紹,為此,陽某提出先將6萬元用于償還個人債務,他想辦法維修車輛。
然而,此后一年多時間,康某和陽某都無錢維修車輛。“每次我開自己的車去保養,都看到那車都停在汽修廠,停了一年多時間。”任某稱,陽某多次找到他,提出由他出錢維修一同騙保后,他在“能掙錢”的誘惑下,最終同意了。
2019年四五月份,任某與康某、陽某達成“協議”,由他支付維修費并購買保險,但維修后他需要占股三分之一,今后騙保都要分“利潤”。“之后,我去了一趟廣東,準備買配件,但沒買到。”任某說,最終,陽某自己前去購買了一些二手配件。“維修的花費,加上保險和平時的開銷,我差不多‘投’了近10萬元。這些錢,有找表弟借的,還有幾萬元是刷的信用卡”。
但余力介紹,這次維修,陽某僅對車輛主要受損配件進行了更換,很多配件都沒有處理,只是使用鐵絲、塑料束縛帶捆綁固定,有些螺絲都沒有裝上。“他們維修的原則就是能上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