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謀劃帶來的產銷兩旺

  在廣安其他3家口罩廠為銷路犯愁的時候,岳池的一家口罩廠卻是另一番景象。

  4月20日,在廣安岳池生物醫藥示范園的康盾醫療器械公司,11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每天可以生產50到80萬個口罩,在廠外,已經有數輛大卡車等著將這些產品出口銷往海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岳池成立康盾醫療器械公司,用72小時搶出了一個口罩廠。2月20號左右,國內疫情達到頂峰,康盾醫療器械公司卻已經開始思考國內疫情控制下來后,公司下一步怎么辦的問題。

  通過收集信息,該公司發現歐美國家有疫情惡化的苗頭,于是開始謀劃出口,并通過廣安市經合局請來了廣安海關的相關人員到岳池做進出口業務知識輔導。

  作為一個西部縣城的企業,想做出口并不容易,需要從走程序開始,一點一點地學。該公司聘請了大學本科專業學國際貿易的操曉莉。操曉莉是個“80后”,浙江金華人,在岳池生活了3年的她已經可以講一口流利的四川話。“我有很多同學在做外貿,金華那邊做外貿的企業也有很多,再加上學這個專業,所以懂不少外貿知識。”操曉莉說,很多資料她不用查閱,就知道應該找哪些部門申請,可以節約不少時間。

  在康盾醫療器械公司緊鑼密鼓做準備拿CE認證和FDA認證資質時,操曉莉毛遂自薦領了“軍令狀”,負責整理申請CE認證和FDA認證的資料。

  實際操作并不容易,中間困難重重。申請CE認證和FDA認證需要填寫英文資料,但是一開始對很多專業術語的翻譯和國際通行的翻譯有出入,她經常會被卡住,由于翻譯問題時間最長的一次被卡了2天。“遇到困難我就向做外貿的同學請教,可以節約不少時間,最后花了半個月時間就把證件辦了下來。”操曉莉說。

  由于有CE認證和FDA認證以及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目前,該公司生產的口罩完全不愁銷路,每天都在加班加點生產,還為廣安其它公司生產的口罩貼牌。“但對于貼牌,我們對口罩也有很高的質量要求。”該公司生產負責人王強說。

  展望未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不管現階段是否搶抓住了口罩出口的機遇,對于未來,廣安這4家口罩廠都有著自己的考慮。

  對廣安恒基來說,拿到出口資質是第一要務。前不久,廣安恒基醫用制品有限公司購買了環氧乙烷滅菌器,準備用該設備對口罩進行處理,助力公司申請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然后進一步拿到CE認證和FDA認證,讓公司的口罩走出國門。

  廣安弘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有著更加遠大的構想。該公司目前只開了1條生產線,但賴先生認為,經歷過這場疫情,哪怕疫情徹底過去了,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都會有一定的市場,只要技術過關,靠生產醫療物資以及其機器都會有前景。而且這次疫情暴露了很多問題,比如大規模建設口罩廠的速度太慢,現在他正在設計集裝箱口罩應急車,把生產口罩的機器放入集裝箱里,以后哪兒出現疫情,就可以把集裝箱口罩應急車開過去,就地生產。“總之,經過這次疫情,醫療健康會更加受到重視,在該領域進行技術深耕,會有非常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