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劉春華)4月21日,四川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楊俊作客省政府網站,就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下稱“4+7”試點)及四川擴圍工作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楊俊介紹了我省“4+7”試點擴圍的原因,以及擴圍給患者帶來的好處。

  楊俊介紹,成都市作為國家選擇的25個集中采購藥品首批試點城市之一,于2019年4月1日正式實施試點工作,隨著試點的不斷推進,群眾對試點擴圍工作的呼聲強烈。

  首先,成都試點工作使我省部分藥品在省域內形成了較明顯的“價格洼地”,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為例,成都通過“4+7”試點,將吉非替尼片從2280元/盒的單價下降到549元/盒,肺癌患者的醫療負擔直接減輕70%以上,而除成都市外的我省其他地區,價格仍舊維持在2280元,這種省域內不平衡的銷售價格,一方面使患者蜂擁至成都市就醫,加大了成都市的醫療負載壓力;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地區的患者發出強烈的擴圍呼聲,非試點地區群眾盼望擴大試點范圍、早日用上質優價廉的藥品。去年12月底前,我省全面實施試點擴圍工作,讓全川老百姓及時用上質優價廉的集采藥品。

  截至3月底,我省的試點擴圍工作剛好執行一個季度,從數據統計來看,擴圍地區醫療機構累計采購中選藥品1.08億(片/粒/支),占全省擴圍總標的量的54.7%,這意味著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年一半的合同量。同時,全省醫療機構中選品種采購總數量占到了同通用名藥品采購總數量的84.00%,說明藥品療效穩定,臨床一線及參保患者的接受度都超出預期。試點擴圍工作推進非常順利。

  我省“4+7”試點擴圍后,患者的藥品費用負擔明顯減輕了。成都試點的25個藥品,價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到96%;試點擴圍工作開展以后,25種藥品進一步降價,平均降幅達到了59%,這些大幅降價的藥品,涉及精神類疾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心血管病、癲癇、抗菌、肝炎、抗腫瘤、鎮痛、哮喘、腹瀉等等,大多數為慢性病用藥或臨床一線的常用藥,用量較大、依從性高,通過集采降低這些臨床常用藥品價格,直接影響就是廣大患者的藥費負擔明顯減輕了。

  患者的整體用藥質量層次提高。國家藥品集中采購通過遴選通過藥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作為參選質量門檻,中選藥品全部為原研或者過評仿制藥產品,是經過審批和評價的,不等同于很多“低質低效”的仿制品,更不是假冒偽劣。對于很多負擔不起昂貴原研藥的患者,仿制藥的出現使得他們也能享受現代醫學進步的成果。從我們建立的不良反應監測情況來看,中選藥品的臨床療效穩定,用藥不良反應案例較之前明顯下降,得到絕大部分臨床醫務人員和患者認可。

  患者用藥選擇面更寬了。對于試點擴圍的中選藥品,我們從政策上規定可以直接進公立醫療機構,不需要經過醫院藥事委員會評審,不受原醫療機構用藥品種規格數量方面的“一品雙規”限制,這意味著,患者在選擇使用藥品的時候有了更寬的選擇面,醫生也可以在科學合理地制定用藥方案方面有了更多的備選方案,這不管是對患者用藥還是對臨床醫療水平的發展都是極其有利的。

  楊俊介紹,省醫療保障局目前正在有序推進第二批藥品集采,確保全省患者于4月底前使用到降價藥品,本輪集采藥品共計32個,藥品平均降幅73%,將進一步使我省患者受益。同時還計劃于今年內,分別啟動一批高值醫用耗材和非過評藥品帶量采購,讓更多質優價廉的藥品和醫用耗材進入臨床一線,促進人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進一步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