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秦勇 文/圖
4月23日,記者從自貢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獲悉,近日,在自貢雙河口-鳳凰壩綜合治理示范項目的施工現場,該市發現了一通清道光27年(1847年)修建的碑記,碑名為“重修鳳凰橋碑記”。
鳳凰橋作為自貢明代井鹽陸路外運的北起點,此通碑記將成為自貢鹽業發展的“活化石”,是自貢井鹽興盛變遷的見證物。
碑記高2.6米,底座寬2.4米,碑聯為“山圍瑪瑙形如鎖 橋翊鳳凰勢欲飛”,碑文中記載了鳳凰橋的由來,以及此次重修由大鹽商顏昌英發起募捐,李振亨等鹽商和大富參與捐款,在清道光27年7月重修完畢。
雙河口,為旭水河、威遠河從獅子、瑪瑙二山足下匯流之地,是釜溪河的源頭。沿旭水河口上行一里,有石橋橫跨于自貢鳳凰壩與內江威遠縣向義鎮地界之間,這就是鳳凰橋。鳳凰橋原名永濟橋,始建于明萬歷27年(1599年),用于鹽業運輸和交通需要,之后又歷經了三次修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脈,文物則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自貢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自貢將對鳳凰橋橋、碑、碼頭、月臺、梯步、堡坎等文物進行整體保護、持續保護和有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