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 吳浩 袁婧 攝影 衡昌輝
“在火神山的日日夜夜,是我這輩子44年來度過的最冷、最累的9天9夜,但是我和兄弟們一起挺過來了,我們的武漢、全國人民都挺過來了。。。。。。” 在4月28日舉行的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專場記者見面會上,主動報名支援火神山修建的“基建狂人”彭中田動情講述了自己在武漢78天的“戰疫”生活,并回答記者提問。
彭中田,今年44歲,來自四川樂山犍為縣壽寶鎮,是新希望六和湖北分公司禽事業部的員工。4月中旬,彭中田向所在公司提出申請,希望能回到老家陪父母補過一個春節。原來,春節時,彭中田帶著家人回到位于四川樂山的老家,原本計劃好好陪父母過一個年,但當他看到有關武漢疫情的新聞中,自己奮斗了15年的城市宛如空城時,他毅然決定“逆行”武漢,主動向集團請戰支援火神山修建。
“當時我就想好了,人這一輩子,總要做幾件不為錢、不為利的事。” 講到這里,彭中田語氣激動。1月28日,抵達武漢的當天晚上,彭中田便接受了火神山晚班的調度工作。彭中田表示,為搶工期,他和來自五湖四海的農民工兄弟們兩班倒,每班工作16個小時,硬是把一天24個小時“變”成了32個小時 。“沒有一個人偷奸耍滑,大家心里都有活路,吃飯都像有人在追。”彭中田表示,這是因為援建火神山的同志們一致認為,“我們是來干大事的,是來和死神搶人的,就該拿出爭分奪秒的氣勢來!”
“2月2日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宣布完工,污水處理工程當天下午4點驗收交付。”回憶起當天的場景,彭中田依然感嘆不已。“這是一個正常工期需要45天的項目,我和‘戰友們’在人員配備不到一半的情況下,不到十天就完成了。”
但彭中田支援武漢的腳步仍在繼續。“結束隔離后,我發現武漢的居民小區生活物資十分緊張。”彭中田說。于是他又發揮在禽肉銷售領域積累的食品供應資源,在工作之余帶領個一個12人的志愿者隊伍,為租住的小區1300戶住戶、一共5000多人協調采購生活物資,幫助有困難、行動不便的老人買一些生活必需品。
“援建火神山,不僅條件艱苦,并有感染風險,是什么支撐著你持續奮戰?”針對記者的提問,彭中田表示,當時武漢正處于情況最危急的時候,雷神山、火神山不僅是武漢市民活下來的希望,也是一種精神力量。“我們努力提前完成醫院建設就意味著能挽救更多生命,這是我和其他農民工兄弟努力搶工期的動力。”彭中田說。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民工的生活與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例如我就在武漢大學取得了專科文憑。”彭中田表示,農民工不再是農民工,而新時代城市繁榮的締造者,將在國家與社會需要時,發揮出農民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