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砂巖凹槽內金印壞成四塊

  其出水點遍地金器如“金窩子”

  “今天的霧有點大,都不咋個看得清楚,就像考古一樣,充滿了未知性,這就是考古工作的魅力所在。”在江口沉銀一期考古發掘通報會上,省考古院的相關人員曾以窗外的霧作為開場白,開始了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項目的介紹。

  時隔三年多,三期考古發掘已經結束,但這句話,仍讓許多考古人員認同。比如此次堪稱最重量級的出水文物“蜀世子寶”金印,其出水過程也在考古人員意料之外。

  “蜀世子寶”金印  “蜀世子寶”金印

  第三期考古,和前兩期一樣,圍堰,清理河床上的泥沙,等泥沙洗凈,才能知道河床凹槽之中有無文物、有什么樣的文物。

  劉志巖介紹,此次考古發現了金器的集中分布區以及銀錠的集中分布區,這很可能說明當時對于貨物的運載存在分船以及分箱的情況,這對于認識當時張獻忠撤離成都前的狀況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在“蜀世子寶”金印出水前,圍堰內的那片區域已經出水了一些金銀器。“蜀世子寶”金印出水時,是在一塊紅砂巖石凹槽內,壞成四塊的金塊相距并不遠,一開始,大家還不知道是金印,一大塊金塊入手,沉甸甸,便覺異常;金塊上還有字,更加覺得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