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斤重世子金寶實物
國內首次發現,僅此一枚
在江口沉銀二期考古發掘中,曾出水過一枚“蜀王金寶”, 不過遺憾的是,那枚金寶已經碎成了10多塊。
明朝藩王金寶,也被叫做金印章。劉志巖說,根據明史記載,冊封親王時往往會用到金冊或金寶。不過每一代藩王都會有自己的金冊,而每個王府擁有的金寶則只有唯一一枚,作為明代親王在藩地發布政令、與中央書信往來的信鑒。
有過之前發現金寶的經驗,考古人員對這幾塊有字的金塊也更加重視。四塊金塊聚集在一起后,大家發現,這也是一枚被人斬成了四塊的金印,四塊合成為一個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遺憾的是,印上的龜形頭部暫未發現。盡管如此,這塊金印也有十多斤重。
劉志巖介紹,“蜀”字證明這枚金印原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為親王嫡長子。從印文可知這枚金印為明代蜀王世子所擁有,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征,也是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蜀世子寶”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經過測量稱重發現,這枚金銀印臺邊長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高達95%?!霸诿鞔奈奈锢?,含金量是很高的了,比張獻忠的虎鈕大金印含金量更高?!眲⒅編r說。
金印是政權象征
張獻忠等人將其破壞或是一種蔑視
劉志巖介紹,這枚“蜀世子寶”金印是蜀王府政權的象征,平時少有實用。
也就是說,這枚“蜀世子寶”金印在張獻忠沒有搶到手前,應該就是靜放在蜀王府里,哪怕鮮有移動,也是氣場滿滿。
“蜀王府應該就此一個,從規制和鑄造上來看,不像明代晚期的,明代晚期國力沒有這么強盛,做的東西都比較差,但這個印做得非常好?!眲⒅編r說,“印被砍壞了,從文物本身是一種傷害,但從歷史信息來說,蘊含的東西更豐富一點,如果它沒有被砍壞的話,就只是一個蜀王世子的印,現在被砍壞了,就把張獻忠牽扯進來了。”
在一、二、三期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出水的文物中,許多金銀文物被壓扁或被損壞,是為了方便攜帶,但這個金印被砍壞了,這就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攜帶了。
劉志巖分析,一來可能張獻忠等人只是將其當做黃金,砍掉是方便攜帶;另一種原因可能是金印是蜀王府世子權力的象征,張獻忠等人有意將其砍成多塊,以表達對明代朝廷、權力的破壞、蔑視等。
“屠蜀”或屬“背鍋”
張獻忠寶藏可能其他地方還有
在此番出水文物中,本年度出水的官銀,從地域及稅種上均可填補前兩次發掘的空白。尤其是發現了來自于樂至、仁壽、樂山、德陽、廣漢等地的屬于大西政權銀錠,對研究大西政權的財政制度以及統治區域均具有重要意義。
劉志巖稱,江口沉銀遺址如此集中出水明代王府文物,目前,在國內也找不到第二處,這對于研究朝代和政權更迭很有意義。
除了以上意義,在劉志巖看來,張獻忠的形象可能也要重新認識。“張獻忠席卷大半個中國、建立自己的政權,還要收稅,老百姓對他多憎恨?稅是怎么收上來的?這可能(和一些史料記載的張獻忠殺人如麻)是另一回事。”他說,“現在有稅銀,張獻忠真如史料所言那樣,把人殺完了如何來收稅?(四川的人口減少)這不是一兩年的事,張獻忠入川,也就1644年到1646兩年的時間,肯定是長期戰亂造成人口大規模的減少?!?/p>
在四川省社科院張獻忠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蘇東來等人所著的《“江口之戰”與明末清初四川社會變遷述略》中,也有類似的觀點,文中稱“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以及大西政權對四川的統治,在四川地方志及明清證實中多為負面記載,清廷統治者對張獻忠的污蔑背后反映出構建政權合法化的意圖。眾所周知,造成明末清初人口劇減的主要原因是戰亂和災荒,清朝找到了一個難得的替罪羊……對張獻忠‘屠蜀’的肆意夸大渲染,不僅可以轉移清朝政權合法化危機,而且還可以把自己扮演成‘替天行道’者,從而找到一條重建政治合法的路徑”。
三期考古發掘以后,會不會再次發掘?劉志巖并未給出答案。不過,在交談中,他認為,張獻忠的財寶可能也有陸路運輸,但比較重的物品肯定還是選擇水路。
劉志巖說:“張獻忠未必把全部的財寶從成都帶走,江口沉銀也不一定就是張獻忠全部的寶藏,說不定在其他地方也有,因為現在我們只找到一個地方,其他地方有沒有?還有幾個地方?現在沒辦法給出準確的答案?!?/p>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蔣麟 彭亮
圖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視頻由彭山區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