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到,隧道口兩側山體均用水泥進行了加固。“隧道口山體松動,容易垮塌,成型很困難。”四川路橋隧道分公司疊松路恢復重建項目總工程師張正濤說,僅進洞就花了一個月時間,耗時是正常情況的兩倍。隧道下穿滑坡刮鏟區,受山體滑坡影響,圍巖穩定性很差,開挖震動很容易形成崩塌。經過兩年的努力,終于打通了這最后的節點。

  恢復重建公路的其他部分主體工程建設均已完成,但建設并不容易。“神龜回游”景點附近的200米路段,黑色油面路尚新,但外側路面塌陷,被用安全錐圍了起來。“這里的路基比剛進場時塌陷了2米多,現在仍在塌陷。”張正濤告訴記者,這段路崩塌、滑坡、路基塌陷等不良地質病害發育,成因復雜,治理難度大,建設中已多次“縫補”。

  疊松路所在區域自然環境惡劣,兩年來,項目建設因泥石流、地災等次生災害導致的停工不下10次。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項目被耽誤了一個月工期,建設者們通過增加設備和人員投入、優化施工組織等,把進度努力往前趕。

  據介紹,恢復重建公路預計今年6月底具備通車條件,屆時到松坪溝景區消夏、觀景不用再走此前建設的臨時通道,舒適性、安全性大大提升,通行時間也將縮短。

  當地群眾對此也是翹首以盼。從疊松路起點往松坪溝景區行駛,沿途農家樂成片,但少有車輛通行。2017年前,疊溪鎮白臘村白臘海大酒店一年純收入可達五十萬,現在收入銳減,“路好走了,相信會有更多的游客來。”老板羅她妹期盼地說。

  像羅她妹這樣的居民,在疊松路沿線有兩千余人,旅游服務、采集中草藥等是主要收入來源,恢復重建公路的建成,將為當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