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川渝兩地不斷加強交流合作,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提出,雙方在一體化統籌發展上又邁出新的步伐。

  四川省兩會期間,川渝合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討論的熱點。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代表和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給出設立“遂潼新區”、研究推進“環渝城市群產業帶”、推動通用航空主運營基地建設等建議。

  1

  建立跨行政區劃“遂潼新區”

  帶動川渝“中部崛起”

  會議期間,四川省政協常委、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沈光明根據九三學社省委近幾年對成渝毗鄰地區的深入調研,提出建議:在成渝腹地建立一個“一體化統籌發展遂潼新區”(以下簡稱“遂潼新區”)。

  他表示,受行政區劃、隸屬關系等方面影響,促進成渝地區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的體制機制尚處于探索階段,亟需在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方面探索統一謀劃、一體化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的實現路徑。

  同時,遂寧、潼南兩地在自然區位、國土空間、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交通網絡和人口集聚等方面有很強的關聯性、互補性和典型性,具有省際毗鄰區域先行先試探索經驗的合作基礎,早在2017年8月就已簽訂《推進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具備建立一體化統籌發展試驗區的相關有利條件。

  沈光明認為,成渝可參照長三角一體化的做法,借鑒青吳嘉示范區經驗,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軸心”和省際毗鄰區域,建立跨行政區劃的“遂潼新區”,既可以承擔先行先試探索路徑的任務,又可以擔任成渝“雙城記”的最佳配角,帶動川渝“中部崛起”。

  沈光明建議“遂潼新區”建設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遂寧、潼南交界處劃定一定區域設立啟動區。第二階段,待啟動區建設初見成效后,將新區建設拓展到遂寧和潼南全域,使之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試驗區。第三階段,將試驗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經驗推廣復制到相鄰的安岳、三臺、合川、大足等百萬人口大縣(區),使之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