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c/crawl/86/w540h346/20200511/2b92-itmiwrz0917624.jpg)
“抓項目”謀未來
2019年新簽約5億元以上項目68個,穩居全省第2位
近年來,綿陽市重點推進了京東方、惠科、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華夏歷史文化科技產業園等重大產業項目,九綿高速、綿蒼高速、G5成綿擴容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引通濟安”等重大水利項目和綿陽南500千伏變電站等重大能源項目。
劉超認為:“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必須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2019這一年,綿陽新簽約5億元以上項目68個,到位國內省外資金780.97億元、穩居全省第2位。這一年,京東方量產交付、惠科提前封頂,長虹與華為合作迎來轉型升級重大機遇,九洲通過綜合改革強力推進實現活力倍增,源源不斷的項目落地、建設、投產,支撐了全市經濟行穩致遠、較快發展。
“特別是總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項目已于2019年7月量產,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到300億元。總投資240億元的惠科項目于今年4月建成點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到150億元。”提到這些“硬核”項目,劉超表示:“這些重大項目的落地,既意味著綿陽的百億企業即將增加一批‘新成員’,也意味著綿陽的相關產業鏈條將更加完整,競爭力和整體發展水平將會更高。”
“如何服務好項目,這是一個問題,也是一個課題。”劉超說,我們的辦法是實行市領導推進重大產業項目“五個一”工作機制,即圍繞一個重大項目,安排一位市級牽頭領導,明確一個牽頭責任單位,成立一個項目工作專班,制定一套項目推進工作方案,為項目和企業提供“一對一”“保姆式”服務。
他舉例說:“在服務京東方項目建設中,我們創造了環評速度、國家政策獲批速度、項目建設速度三項業內第一;服務惠科項目建設中,實現1小時內完成工商注冊、31個工作日取得能評批復、39個工作日取得環評批復。”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圍繞“四個主攻方向”,把綿陽建成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這次省人代會專門就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部署。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面對這一重大歷史機遇,綿陽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第三大經濟體、成渝地區北向西出的重要門戶,應該如何同心同力同向畫好成渝“雙城經濟圈”?
劉超認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核心是做大增量擴大總量,既要唱好“雙城記”,也要建好“經濟圈”,與“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協同推進,讓四川、重慶因雙城經濟圈戰略的實施而發展得更快更好。他說,對標“兩中心兩地”定位,綿陽在經濟實力、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城市能級等方面都有較好基礎和獨特優勢。為此,經過深入研究,綿陽提出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設I型大城市“四個主攻方向”,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圍繞建成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這一目標,綿陽行動迅速,已經有了實質性進展。劉超介紹說,前期,綿陽市充分聽取省級部門,相關智庫、專家學者意見,就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改革舉措、重大支持政策“四重清單”,啟動了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行動、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行動、交通基礎設施暢通行動等“八大行動”。與此同時,經過前期對接,綿陽與重慶市北碚區確立了合作關系。今年4月1日,雙方舉行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簽署了《四川省綿陽市人民政府 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框架協議》,4月29日,雙方舉行第二次黨政聯席會議,簽署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了29條合作內容、43項具體合作事項。雙方的合作被形象地稱為“棉(綿)被(碚)組合”,我們希望通過兩地的精誠合作、互利共贏,努力打造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地方合作的“標桿”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