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大事、民族大計,川藏鐵路的修建將為四川及成都未來發展提供寶貴的歷史機遇。 2020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成都將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都將服務保障好川藏鐵路建設, 力爭成都至西寧鐵路等項目開工建設。

  川藏鐵路進展如何?成都市人大代表、中國中鐵川藏鐵路工程指揮部黨工委書記、常務副指揮長王廣鐘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最近一兩年研發突破和前期準備實質性的落地,川藏鐵路已經到了可以實施的階段。

▲2018年3月,川藏鐵路成雅段全長1687米的貓廟河特大橋正在進行架梁施工 圖據ICphoto▲2018年3月,川藏鐵路成雅段全長1687米的貓廟河特大橋正在進行架梁施工 圖據ICphoto

  他表示,通過國家科研批復后,連通四川雅安至西藏林芝的鐵路線的重點工程最快今年7月就將動工,預計工期達10-12年。

  川藏鐵路在設計和選線過程中經過了精心設計和反復比較。“川藏鐵路即將開始建設的從雅安到林芝的上千公里當中,隧道長度占到84%。以后我們乘坐川藏鐵路就像坐地鐵一樣,一直在隧道之中。”他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鐵路建設很復雜、難度非常大,前期工作是否準備充分意義更加凸顯。“前期工作做得越充分,對下一步川藏鐵路的建設就會更順利。”王廣鐘說。隧道多,就可能遇到巖質硬、埋深大、地應力大等處處困難。“巖層硬的時候就可能發生巖爆,巖層太軟又容易引起大變形。”

  此外,施工還可能遭遇高地溫、高水溫的地質環境,沒有特殊的設施、方法、裝備、技術支持,工人難以在其中進行工作。“正因為有這些情況需要考慮,我們需要在原來已有的技術上進行創新。”王廣鐘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為了突破這些難題,我們傾注了全國之力。”據他介紹,川藏鐵路的建設將投入更多先進的科研成果,同時大量使用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TBM)等機械,盡量降低人員勞動強度。

  材料、物資、人員、設備……川藏鐵路建設勢必拉動地方經濟增長。修建期長達10年以上,川藏鐵路項目將帶動成都及沿線地區各類配套產業發展。王廣鐘認為,成都作為重要節點,相關配套產業將趨于完善,更好地服務成都“優布局、促開放,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目標。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曾那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