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的機遇

  《意見》可謂是西部大開發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支持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和增強版

  “支持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

  《意見》對四川著筆頗多。其中,最顯著的莫過于支持四川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

  “更高的目標,更豐富的內涵。”在省實施西部大開發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看來,《意見》7方面36條,內涵更加豐富,且首次引入高質量發展目標。

  省政協原副主席解洪認為,《意見》可謂是西部大開發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支持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和增強版。

  開放是最大的機遇。從區位來看,四川不沿邊不臨海,而改革開放前期的重心是沿海地區,但隨著航空業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東風,為四川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提供基礎。

  在此背景下,加上自身基礎設施的夯實,四川逐步從西部內陸躍升為對外開放前沿,《意見》明確,支持四川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一方面提升了四川在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同時,通過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必然倒逼改革深入,比如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營商環境的改善,進而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

  機遇也存在于國家將繼續加大對西部的政策支持力度,繼續布局和推動實施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

  “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在西部地區打造若干產業轉移示范區”“對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企業,按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督”……這些對于四川來說,也是重大機遇。

  “《意見》支持四川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對四川從腹地變為前沿,形成全新的開放格局,孕育著巨大機會。”關于機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看得非常細。毛中根還注意到,《意見》明確,支持在西部地區建設無水港。“這對四川這種內陸省來說,是非常好的加強開放競爭力的機會。”

  《意見》提出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在毛中根看來,這是國家給四川的一個禮物,對四川對外開放而言是非常大的機遇。

  也有挑戰。解洪認為,開放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令人鼓舞,但實施的過程,注定充滿挑戰。深入推進全面開放,帶來新理念、新技術、新競爭,必然對原有的心態、理念、機制構成沖擊,需要我們轉變路徑依賴,主動適應,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

  B

  國家的重托

  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基礎更牢、實力更強的四川將為國家承擔更大責任

  時機,是解洪特別關注的一個點。

  《意見》發布前夕,我國經濟一季度成績單出爐——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了較大影響。當前,世界疫情還在擴散蔓延。受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全面下行,不確定因素陡增;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域遼闊、發展階段相對滯后的西部地區,具備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回旋余地;同時,經過20年的發展,西部基礎設施得到夯實,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具備了高質量發展基礎條件,因此被國家寄予厚望。

  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觀察到,西部大開發前10年的政策主要是大力推進“主導化、主體化、國際化、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其中,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外開放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和產業政策發揮作用較大,使得西部經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并形成東西互動格局;2010年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明確提出“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為支撐”,在財政、稅收、投資等10個方面出臺了新的優惠政策。

  經過20年的發展蓄積,西部地區不僅經濟社會得到長足進步,同時為未來發展蓄積持久動力和基礎,為下一步發揮更大作用蓄積動能。這也是當前《意見》出爐的重要背景。

  省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盛毅持同樣觀點。在他看來,西部大開發第一個10年,是包括四川在內的整個西部加大力度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扭轉生態惡化趨勢等“打基礎”的10年;第二個10年,是西部地區逐漸培育各自內生動力、建設小康社會的10年,是“練內功”的10年。

  以四川為例,2000年,四川GDP總量只有4000多億元,但到2019年,這一數字突破4.6萬億元大關,增長10倍以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基礎更牢、實力更強的四川將擔負起更大責任:不僅推動自身發展,還要為全國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