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現實的路徑

  把歷史的機遇、國家的重托變成現實的動力和成績,需要更多創新、更大開放和更牢的基礎

  國家的重托、歷史的機遇,如何變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和精彩答卷?

  “需要四個繼續。”盛毅認為,首先要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打造西部創新高地。如何創新?“關鍵是不要撒胡椒面,要集中資源、重點突出。毋庸諱言,四川的科創資源集中在成都,那么下一步就應該從這里入手。”

  其次,怎么構建內陸開放高地?他的觀點是,與“不聚集就不能做大做強”的科創不一樣,開放講究的是“怎么更高層次、更大范圍”。除了有形的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外,還有很多機制體制層面開放,需要創新改變。

  第三,在產業體系打造上,要繼續重點強化“5+1”現代工業體系的打造——整個西部,四川在工業領域是有優勢的。今后除了鎖定“5+1”現代工業體系外,還要特別關注新技術和新業態。

  最后,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除基礎設施外,還有城鄉差距、不同區域差距如何縮小的問題。大方向來看,一方面要加速推動城鎮化,逐步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另一方面,在區域協同上,要拿出更多針對性、差異性政策,盡快縮小省內差距。

  “要在結合上做文章。”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落實《意見》,對四川而言,關鍵要與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相結合,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抓手。

  對外開放方面,戴賓認為,這幾年四川做了很多工作,也形成了好的開放勢頭。“下一步,應該把國家要求和四川發展結合起來,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把開放平臺做得更好,真正成為西部開放高地。”

  做好結合文章,也是李后強所強調的。他認為,抓住機遇,關鍵是在新格局上下功夫,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做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文章,從重點抓項目、資金,到真正實現體制、機制的轉變,同時,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戰略結合,形成多重戰略疊加效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省實施西部大開發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透露,四川將認真領會相關精神,制定實施意見,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實施過程中,一是要做好盤點,即梳理《意見》中提出的具體政策和項目,做好落地;二是要做好研究,尤其是比較研究,比較四川和東部沿海地區,明確哪些經驗可以拿來,哪些需要自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