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時

  合江長江公路大橋建設現場

  大橋最后一節鋼梁開始起吊

  11時許

  重達81噸的鋼格子梁成功吊裝就位

  世界最大跨徑飛燕式

  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

  合江長江公路大橋主梁順利合龍

  標志大橋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

  為2020年底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合江長江公路大橋起于合江主城區符陽路與少岷北路交叉口轉盤,通過新建橋梁跨越長江南岸濱江路、護岸大堤和長江后,止于長江北岸白米鎮大耳朵碼頭附近。

  橋梁主跨507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徑的飛燕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主橋長668米,全橋總長1420米,采用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

  多次刷新世界紀錄

  合江長江公路大橋是我省

  渡改橋中技術創新性最強

  技術運用最先進的橋梁

  也是渡改橋中橋型結構規模最大的橋梁

  再創世界紀錄

  在橋型方案設計上

  采用由四川公路設計院首創的鋼管混凝土拱橋,該橋型從中國走向世界,是一代代中國橋梁工匠的技術沉淀和結晶,實現了結構安全、造價降低和美觀的結合,在世界橋梁界展示了中國創造、中國創新。

  在橋梁結構技術上

  再次刷新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跨徑的飛燕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主跨507米),與其他橋型相比,降低建安費用約9000萬元。

  四川橋梁設計師們潛心技術開發,數十次的試驗,十年磨一劍,實現世界首次在鋼管混凝土拱橋的主拱主管內灌注C70自密實微膨脹泵送混凝土,有效提高承載能力、節約工程造價。

  繼四川公路設計院設計的合江長江一橋鋼管混凝土拱橋跨徑首次突破500米,本項目再次在合江縣誕生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世界紀錄,合江長江公路大橋的結構體系、構造細節、施工方案成果是鋼管混凝土拱橋技術的又一次突破,為鋼管混凝土拱橋更廣泛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見證消失的渡口

  在瀘渝高速公路通車前

  合江江北片焦灘、白沙、望龍

  白米和合江縣城的群眾往來

  只有從當時我市唯一的車渡碼頭

  羊咀碼頭,通過汽車乘船過江

  當年的這些場景你還記得嗎?

  ↓↓↓

  瀘渝高速公路通車后

  車渡退出歷史舞臺

  但兩岸市民出行

  仍需乘坐輪渡

  或從高速公路繞行

  連通兩岸,消除安全隱患

  合江長江公路大橋是合江縣第一座地方公路長江大橋,同時也是合江縣脫貧攻堅關鍵性民生工程。

  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連接合江老城區南岸和新城區北岸的重要通道,徹底結束兩岸群眾擺渡過江的歷史,為合江縣江北片區4個鎮和合江縣城共40余萬人口密切往來提供便捷通道,保障群眾安全出行。

  據了解,瀘州全市規劃建設48座渡改橋,全面拆除154個渡口。目前全市已建成26座,加快建設14座,加快前期8座。預計到十三五末,長江上的渡改橋將建成1座、其余陸續開工并加快建設,其他橋梁絕大部分建成通車,將切實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交通先行作用,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加密路網,助推脫貧攻堅

  大橋的建設將有力推動合江更快更好融入瀘州主城區,盤活當地荔枝、真龍柚、金釵石斛等特色農產品和稀缺旅游資源,帶動沿線產業發展,進一步鞏固烏蒙山連片扶貧開發地區脫貧攻堅成果,有力助推鄉村振興,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為加快建設“長江上游濱江生態旅游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連接通道,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大橋建成后,將直接連接瀘渝高速、國道353線和省道438線,縮短重慶永川、榮昌等地區與川南黔北各地距離,為瀘州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區提供有力交通運輸保障。

  圖片記錄大橋建設歷程

  2017年7月,大橋進入上部結構施工

  ↓↓↓

  2018年6月,大橋進行扣塔安裝

  ↓↓↓

  2019年7月,大橋主拱成功合龍

  ↓↓↓

  2020年3月12日,大橋鋼格子梁吊裝啟動

  ↓↓↓

  期待合江長江公路大橋早日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