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邵明亮 文/圖)5月1-18日,全省平均最高氣溫28.6℃,較常年同期偏高3.5℃,位列歷史同期第1高位;全省平均降水量23.9毫米,位列歷史同期第2少位。這是5月20日,記者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舉行的抗旱會商會議上獲悉的。

  兩個接近極值的數據,凸顯了我省當前抗旱形勢的嚴峻和復雜。

  5月以來,我省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導致全省整體旱情目前已趨于中旱,波及面積廣、影響范圍大,攀西地區及盆地東北部區域性旱情較重。當前全省旱情受災情況如何?未來氣候趨勢如何發展?我省又采取了那些應對旱情的舉措呢?

  大春作物栽插高峰“撞期”旱情,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352.2萬畝

  5月19日,下午三點過,烈日灼烤著大地,成都市新都區的氣溫已經達到了36℃。

  “今年旱的惱火!”

  位于新都街道的一片玉米田里,幾位村民正在給曬萎蔫的玉米澆水,不遠處的小河渠里,水位已經低于河岸一到兩米。

  跟新都街道一樣,全省多地正面臨旱情帶來的生活生產用水緊張工程和供水矛盾等問題。災情主要表現為作物受旱,旱區坡臺旱地作物旱象明顯。

  自今年4月下旬以來,我省盆地大部降水持續偏少,且進入5月以來氣溫持續偏高,盆西北、盆中及盆南部分地方出現旱情并持續發展,給大春正常栽插和在田作物生長造成一定影響,部分地區出現等水栽秧或秧苗栽后缺水枯死現象。

  當前正值栽插關鍵期,春灌用水需求不斷增大。大春作物栽插高峰“撞期”旱情,更加加劇了旱情的破壞力。

  據省農田水利局統計,目前全省有352.2萬畝在田作物受旱,22.71萬人因旱飲水困難,約有1.5萬人已開展拉水送水。

  截至5月18日,自貢、攀枝花、德陽、綿陽、遂寧、內江、樂山、南充、宜賓、資陽、涼山共計11個市(州)的34個縣(市、區)已上報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