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四川如何應對這些天險帶來的難題?
羅佳明:“蜀道難”是九千萬四川人民的切膚之痛,沖破盆地封閉,打破交通瓶頸是千百年來的愿望。近年來,四川高度重視交通運輸發展,堅持“適度超前”規劃,以高速公路為例,2019年,我們新修訂形成了《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9-2035年)》,規劃路線加規劃研究路線達到了1.8萬公里,位居全國第一;近10年來,我們每年投資目標都確定在1000億元以上。
不過,僅靠政府自身力量難以實現交通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們提出,必須破除盆地意識和地方保護意識,以包容開放的心態,全面放開勘察設計、投資建設、客貨運輸等各類交通運輸市場,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以高速公路為例,2004年開始探索“建設-運營-移交(BOT)”模式,逐漸建立“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統籌、市場運作”的工作體制。2015年開始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采用BOT、PPP模式實施的高速公路項目共62個,占建設總規模的55%,引進國有及民營企業42家,在國內高速公路領域招商里程最長、引入社會資本最多。
四川已從“蜀道難”邁入“蜀道通”
新京報:你如何評價四川目前的交通運輸狀況?蜀道還難不難?
羅佳明:蜀道還難不難,這個問題用我們樂山市金口河區共安彝族鄉新建村村民的感受,更有說服力。2012年以前,四川全省有16457個建制村不通硬化路,其中就包括新建村。脫貧攻堅戰略實施后,我們提出“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了這個目標。路通了,新建村村民周興林說:“以前公路不通,喂‘豬兒崽’都不能喂大了,以前200斤就背不下去,賣不了錢,現在三四百斤都運得出去了”。
另外,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全省建成高速公路3189公里,覆蓋43個貧困縣,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520公里,居全國第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9萬公里,居全國第一;基本實現了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農村客運班線發展到7393條,營運車輛達到2.4萬輛,年平均日發班次居全國第一。這幾個數據,也能回答蜀道還難不難這個問題。
目前,四川交通已經從“蜀道難”,邁入“蜀道通”,而我們的目標是“蜀道暢”。
新京報:你帶了兩個小客車模型上會,這是農村客運班車的模型嗎?
羅佳明:是的。“金通工程”是鄉鎮及建制村通客車的升級版,我們的計劃是統一鄉村客車的LOGO標識、車輛外觀、站牌以及從業人員標識,分類建立班線為主、公交為補充、預約響應兜底的鄉村客運基本服務體系,并開行趕場車、學生車、就醫出行車、鄉村定制客運和返鄉返崗、務農支農專車等。
“金通工程”被列為202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30件民生實事之一,現在已經在54個縣試點,效果不錯。比如位于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的宜賓市屏山縣錦屏鎮永躍村,以前村民出行主要依靠兩輪摩托車、三輪車、“面包車”等等,不安全、不方便、成本高。今年4月,開通運行了學生車和趕場車4臺鄉村客運車輛,解決了56名學生上下學和全村1000余村民的出行問題,村民們很開心,說“出門就坐客車,和城頭邊沒得啥子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