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 記者 張明海

  5月24日,綿陽市綿吳路口內澇整治工程正在加緊進行中。

  “這是綿陽城區11處重點內澇點位整治的最后一個點位,預計將在6月底之前完工?!本d陽市住建委市政維護中心高級工程師蔣華說。

  2018年“7.11特大暴雨”后,綿陽市啟動了城區11處主要內澇點的改造項目,目前這11個主要內澇點的整治改造提升工程已接近尾聲,并將在主汛期前全部投入使用。

  隨著這11處內澇點位的整治結束和完全投用,綿陽城市內澇現象將會得到怎樣的緩解和改觀?

  “今年汛期,綿陽城區重點區域爭取不會再形成大的內澇。”綿陽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近年來飽受內澇困擾的城區

  三里橋、劍門路、一號橋、飲馬橋……每年雨季,城區內澇一直是綿陽的“陣痛”,這不但嚴重影響車輛通行,帶來大面積擁堵,居住在附近的市民出行也因此受到困擾。

  御營壩曾是綿陽人盡皆知的易內澇區域。每到汛期,周邊山坡洪水量較大,攔截能力低,加上管網設計標準較低,尾端代家灣雨水提升站容量不足,從而導致區域內的積水無法在短時間內順利排放,形成內澇。

  緊挨飲馬大橋橋頭的富臨陽光新城小區,每年幾乎都要遭積水“光顧”?!懊看斡龅酱蟊┯辏缟掀甙它c出門買菜,回來就發現小區已經成了一片汪洋了,部分區域都超過一米了,家都回不了?!?小區居民王佩先說。

  因地勢總體北高南低的劍門路片區,同樣也曾經是如此,每到汛期,低洼地段就會積水。萬向汽車城附近居住的金璽自2013年搬來居住后,每到夏天下暴雨,家門口都要積水,不但車過不去,人想蹚過去都惱火?!耙环e水就要堵車,半天動不了,堵成一鍋粥。”

  作為全國100個易澇城市之一,綿陽城區地勢較低,周邊多山區。短時間極端天氣頻發降雨量大集中,地表徑流系數高、管網建設年代久遠,讓城區在近年來飽受內澇困擾。

  “一旦發生短時間內大的強降雨,安昌河、涪江水位升高,城區的積水就可能無法做到自然排放泄洪,再加上管網排水和泵站原有抽水能力有限,就極容易造成內澇出現。”蔣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