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林凌 發自北京
“我覺得要讓視頻帶貨持續火爆,貨物的品質是前提。”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面對記者提問,全國人大代表、廣元市蒼溪縣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回答。
35歲的李君,已經擔任了12年村黨支部書記。懷著對岫云村的感情,李君動情地講起了村里的故事。
把笑臉寫在互聯網上
李君說,開兩會前,他在村里轉的時候拍了一些老人的視頻傳到抖音上,“都是他們每個人非常非常幸福的笑,有200多萬的播放,點贊留言好幾萬,很多網友說,他們都被老人們的幸福所感染。”在李君看來,老人們見證了日子一天天越來越好,他們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自己可以通過網絡來傳遞這些幸福。
“直播+短視頻”為履職提供新方式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因為疫情影響,不方便走出去聽民聲問民意怎么辦?李君在網上做起了文章,“今年我履職(收集意見建議)時,通過拍視頻、開直播的方式,收集了很多對于履職有用的意見。”
李君介紹,就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當晚,他在直播間給村民開會,想第一時間給村里老百姓傳遞兩會的好消息和自己的感受,沒想到直播間來了上萬人圍觀。“以前村里開個群眾會最多來百來十人,有些老人行動不便,有些年輕人外出務工,現在通過互聯網就能把信息傳遞到位,互聯網不僅僅給代表提供了一種新的履職方式,也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一種有益嘗試。”李君說。
“互聯網+”讓貧困戶嘗到甜頭
談到用互聯網+幫助農村新經濟發展,李君認為,在很多山區農村,組織形式和營銷方式的現代化,要比生產方式的現代化更重要。
他講到了村里的一個貧困戶,以前是出了名的“臟亂差”,自從2015年李君把她家養的兩頭豬在網上拍賣出了7600元的高價,而在當時市場價最多3000元左右。此后,她每天很早就起床收拾環境衛生,打豬草,喂雞喂鴨,一年在家里能掙2萬多塊錢,因為她看到了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勞動能改變自己生活的希望!
“互聯網讓好產品賣出了好價格。”李君說,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如何讓脫貧的群眾不返貧,產業發展至關重要。但現在產業發展到了后面,老百姓最難解決的還是賣的問題,所以他建議要在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的問題上出臺專項措施,重點研究。
讓“岫云村”火到大城市
“這些年岫云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靠的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靠的是全村老百姓的辛勤勞動,還趕上了互聯網好時代、用好了互聯網工具。”李君說,今年下半年岫云村將要在成都開一個扶貧體驗餐廳,“我們想把餐廳連鎖化,有機會開到北京、上海。”一頭扎根大城市,一頭連接小鄉村,讓吃的人健康、養的人小康。這樣的線上線下融合,實現了連鎖化經營,帶動更多老百姓穩定地脫貧致富。
李君希望,更多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輕人能夠回歸鄉村,“我們的農村,未來一定會讓城里人羨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