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治理城市內澇的“海綿城市方案”

  在2013年6月30日特大暴雨中,遂寧天宮南路是一處受災點位之一。

  “遂寧城市是沿著涪江鋪展,地勢是北高南低,這一區域位于遂寧南端的最低點之一。”在天宮南路附近居住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每每遇到大雨,就要淹幾條街,面積至少在0.3平方公里左右。

  但,隨著今年該地“海綿城市方案”的整治結束,這里的情況將得到極大改觀。“你看,我們這里路面都是滲水路面,人行道也是滲水地磚,而地下的排水管網也都是1米直徑以上的污水管網。”吳洪濤說。

  在海綿城市建設匯中,遂寧地下管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以前城市建設標準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以前的地下管網,一般都是三四百厘米直徑,最多五六百,現在一般都是1米以上。”

  遂寧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編制《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5-2030年)》,主要包括自然生態空間格局、海綿城市建設分區,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四大系統規劃,構建起科學完善的規劃引領體系。

  據了解,在內澇治理方面上,遂寧這樣采取措施:

  ——從源頭海綿改造及管渠標準提升兩方面入手,通過一片一策治理,消除城區內澇風險點;

  ——削減污染方面,遂寧統籌治理小流域水環境,通過截污消納、雨污分流改造、河道內源清淤、活水提質等措施,保障水環境長治久清;

  ——改善老舊小區環境方面,用一次海綿改造完成多個目標,讓老舊小區從里到外換新裝。

  不僅如此,遂寧還“土”“洋”結合,在“小”“巧”“省”上下功夫,摸索出了一套西部欠發達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少花錢、多辦事”的經驗和做法——這四大創新技術,被當地稱作為“四大發明”:道路雨水口“微創”改造、道路邊帶透水、碎石蓄水、“海綿卓筒井”快滲技術。

  其中,雨水口“微創”改造技術、道路邊帶透水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并全面推廣。

  以道路邊帶透水技術為例。海綿改造與道路修復一并完成,將雨水引入道路邊帶,有效解決路面積水。“這一技術,利用開孔路沿石孔洞排入碎石下滲帶,既起到了下雨不積水的目的,又利用碎石下滲帶消納了機動車道上的雨水。”羅國富介紹。

  C/ 逐步實現“小雨不濕腳,大雨不內澇”

  遂寧市城區復豐巷是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開放式小區,地勢低洼,雨污混流。遂寧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在復豐巷地下鋪設全新的排水管網和蓄水裝置,實現雨污分流和蓄水調節,路面上鋪裝可透水的混凝土路面。

  經“海綿手術”的復豐巷老街坊們告別了“看海”的日子。“2013年‘6?30’遂寧特大暴雨時該小區積水深達1.3米,現在下雨出門都不濕腳了。”在復豐巷居住的居民們看到了變化。

  據了解,遂寧海綿城市建設完成試點區域面積25.8平方公里,共7大類、314個項目,完成投資56.1億元。社會資本也得到了撬動,加上社會資本,目前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投資已達到115億元。 “現在一些新的城市樓盤,都在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準和要求,來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提升。”

  “目前,遂寧城區基本上消除城市內澇。”羅國富告訴記者,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遂寧基本逐步了實現“小雨不濕腳,大雨不內澇”。

  同時,記者了解到,在遂寧主城區之外,遂寧大英縣、蓬溪縣、射洪縣等地也在進行海綿城市推進工作。

  以大英縣為例。截至目前,大英縣已經編制完成了《大英縣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大英縣建成區面積19.85平方公里,海綿城市累計完工面積2.019平方公里,完工面積占建成區面積10.17%,累計完工項目18個,在建項目4個,累計完成投資7.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