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因地制宜 推進順向優化

  在改革中,鄉鎮面積和人口數目遵循何種標準?胡建林表示,重點是“因地制宜”,通過研究考慮“胡煥庸線”兩側地形、人口情況,四川將全省分為平原、丘陵、山區和地廣人稀高原地區四個類型,分別確定鄉鎮人口規模和面積大小指導標準。

  其中,平原地區按人口6萬人以上、面積80平方千米,丘陵地區按人口3萬人以上、面積60平方千米,山區人口按1.5萬人以上、面積120平方千米左右掌握,地廣人稀高原地區不作具體要求。

  鄉鎮行政區劃改革的成效正在顯現。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第一批鄉鎮行政涉改地區共減少鄉鎮(街道)1170個,減幅33.1%;鄉鎮(街道)平均面積從105.4平方公里增加到141.3平方公里,平均戶籍人口從1.98萬人增加到2.65萬人。加上第二批(未脫貧摘帽縣)改革完成后,預計共減少1500個左右,減幅32.6%。

  “可以說,這項改革重塑了縣域經濟地理的新版圖,塑造了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新優勢,蓄積了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能,構建了城鄉基層治理的新架構,激發了黨員干部隊伍的新活力。”胡建林說。

  數據顯示,改革后,四川省5萬人以上鄉鎮達到417個、增加了172個、增幅70%,10萬人以上鄉鎮達到86個、增加了39個、增幅83%,一大批中心鎮、重點鎮、特色鎮正在快速崛起。同時,四川省鄉鎮平均行政編制32.8名、事業編制27.1名,分別比改革前增加10名和12.3名,改變了鄉鎮“官多兵少”“事多人少”的局面。

  談及成效,胡建林給記者舉了幾個例子。改革后,宜賓市形成了10個人口不少于20萬的主城區、20個人口5萬以上的中心鎮、300個中心村或社區。“特別是江安縣把距離縣城不到3公里的長寧縣下場鎮整體并入,拓展了江安縣城發展空間。”

  “又比如雅安市天全縣因地處大熊貓國家公園,提出鄉鎮‘向川藏線靠攏、給大熊貓公園讓路’的方案。”胡建林說,當地兩路鄉和紫石鄉90%以上行政區域面積已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兩個鄉鎮合并后,利用大熊貓品牌和喇叭河品牌打造特色熊貓小鎮和森林康養小鎮——喇叭河鎮。

  胡建林說,目前四川正在研究制定全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成效的監測評估體系,重點對撤并后的鄉鎮(街道)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分析評估,督促各地各部門繼續履職盡責,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支持,真正把“后半篇”文章做好,把改革紅利充分釋放出來。

  “有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經驗,我們的村級建制調整也正在推進。”胡建林披露,四川省第一批村級建制調整將于6月底結束,預計兩批完成后全省將減少建制村19000個,減幅41.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