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楊進 成都報道

  [解說]6月8日上午,成都市馬鞍東路上熱鬧非凡,因為臨近端午節,往日的包子店、面館、餃子店等門面搖身一變成了售賣手工粽子的攤鋪,開啟了“端午模式”。由于選材、配料、口味等方面都非常講究,這條街上的手工粽深受大家認可。久而久之這里成了本地人心中的“粽子一條街”。

  [同期]陳記包子鋪老板 陳軍

  我們這包子店開了有28年了,這里是馬鞍路上資格的老字號,平時就是做包子、粽子,端午節就主要做粽子,品種也比較多,有十多種。

  [解說]然而粽子街的“創始人”卻是三位婆婆。20世紀90年代初,家住馬鞍東路的退休婆婆周啟玉,因為擅長包粽子便拉著兩位鄰居一起在街上擺起攤位,沒料到開攤后的第一個端午節生意就特別好,高峰期來買粽子的隊伍能排到一兩百米長。見此情景,越來越多的婆婆加入“粽子大軍”,并在街上開起了門店。

  [同期]馬鞍東路社區黨委書記 何鳳琴

  大概在端午節的前20天左右,因為我們的商家因為他們家里面一般都有包粽子這種傳承的人,一般都是家族一起來包粽子。

  [解說]如今馬鞍東路上端午節賣粽子的店鋪已經達到近百家,20多天的增收能達到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