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肖雯文 記者 李丹)“我的源源,外婆找你找得好苦啊!” 6月10日凌晨,在宜賓市救助管理站一間救助居室里,來自內江市威遠縣的蔡女士緊緊摟著外孫小源(化名)喜極而泣。小源雖然說不出話,但對于外婆的到來十分開心,嘴里發出“嗚嗚”聲。
6月8日晚上9點,派出所民警將一名年約8歲的男童送到宜賓市救助管理站求助。該男童穿著整潔、問話不答,護送民警告知工作人員通過人臉識別亦無法核實男童身份。宜賓市救助站值班人員將男童接收入站后,為其洗澡、換衣。在多次耐心與男童溝通均無法得到任何信息的情況下,救助站馬上啟動尋親機制,將男童的尋親信息推送到全國救助尋親網、今日頭條和宜賓新聞網等多個網絡媒體,并發動全站職工轉發朋友圈。
![](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00612/b113-iuvaazp5949115.jpg)
接下來的兩天,在救助站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和愛心疏導下,小男孩從剛進站時的見人就躲慢慢變得開始愿意與工作人員有一些行為互動了,大家發現小男孩雖然不說話,但聽覺很靈敏,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就睜著大眼睛四處觀望,而且很喜歡玩各種玩具和游戲。在尋親信息發布后的第三天,好消息傳來了!一名好心人在“今日頭條”發現這條緊急尋親信息和威遠的一條走失信息類似。“8歲小男孩,不會說話,走失時身穿白衣褲。”在這條發布于6月9日的尋親帖里,一位名叫蔡玉蓮的女士,在尋找自己一天前失蹤的外孫。“這兩條信息里,不僅提到了男孩不會說話,而且年齡、穿著、照片等信息都十分相似。”
蔡女士在第一時間接到好心人提供的信息后,立馬就確認了宜賓市救助站內的男童正是她兩天前走失的外孫,當天晚上,心急如焚的蔡女士在威遠縣警方的陪同下趕到市救助站將男童認領并辦理離站。
蔡女士說,外孫小源是她一手帶大的,今年8歲,孩子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小源患有先天智力殘疾和自閉癥,從小就不說話,到了入學的年齡只能到當地殘聯舉辦的培訓機構上課。6月8日下午,她出門辦事,只有小源和他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在家。下午5點左右,蔡女士回家,卻沒看到小源。蔡女士連忙問女兒,孩子去哪兒了?看女兒也說不清楚,焦急的蔡女士到處尋找小源無果,又發動周邊鄰居、親人一起找。“我們一直找到深夜,飯都沒顧上吃一口,連監控都查了,但都沒有任何信息……”當天晚上,蔡女士來到派出所報案并將失蹤的信息刊登在了威遠縣的媒體上。
“太感謝你們了,以后在家我一定把源源看護好。”看見走失的外孫安然無恙,蔡女士十分感謝救助站對孩子的照料和幫助。
一直以來,宜賓市救助站不斷豐富和優化尋親手段和渠道,通過向全國救助尋親網、微信朋友圈等推送或發布尋親信息的方式,運用DNA比對、指紋識別、人像識別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地為受助人員提供及時、到位的尋親服務。小源是宜賓市救助站通過網絡推送協助歸家的第26名受助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