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加快建立全面保護、系統恢復、用途管控、權責明確、保障有力的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體系,近日,《四川省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印發(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0年,四川有效保護全省2.5億畝天然林資源,基本建立天然林保護修復法律制度體系、政策保障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和監督評價體系。到2035年,四川天然林持續穩定,生態承載力顯著提高,天然林保護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到本世紀中葉,四川將全面建成以天然林為主體的健康穩定、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
《實施方案》明確了保護重點區域,四川會對所有天然林實行保護,禁止毀林開墾、將天然林改造為人工林以及其他破壞天然林及其生態環境的行為;同時合理劃定天然林保護重點區域,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建立標識標牌,實行分區施策、分類管理。各地承擔天然林保護修復主體責任,負責落實天然林保護修復政策,將天然林保護修復目標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各地天然林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和目標責任考核制。
四川將運用遙感、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高新技術,構建天空地一體化天然林管護網絡,實行網格化管護;加強天然林管護站點等建設,實現天然林管護信息互聯互通,管護行為實時監管,管護效果動態評估;健全天然林防火監測預警體系,加強火災預防和撲救能力建設,強化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監測、預報、防控、防治工作,全面提升管護效率和應急處理能力。
退化天然林的修復也是《實施方案》的重點之一。四川將組織開展全省退化天然林專項調查,全面評估天然林總體質量,摸清退化天然林的規模和分布,編制退化天然林保護修復規劃,規范天然林保護修復檔案。同時組織開展以退化天然林修復關鍵技術、天然林保護高新技術集成應用等為重點的科技攻關,加快天然林保護修復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四川將構建全省天然林生態效益監測網絡體系,推動建立西南生態大數據中心,建設全省天然林保護與修復綜合數據庫,推進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在完善金融保險支持方面,四川將把國有林場林區納入“三農”金融扶持范圍,同時探索重要生態區位集體和個人所有天然商品林贖買制度,鼓勵地方政府開展贖買試點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四川將強化天然林保護修復責任追究,建立天然林資源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落實天然林保護政策和部署不力、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天然林保護修復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破壞天然林資源事件處置不力、整改執行不到位,造成重大損失或重大影響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實行終身追責。
根據《實施方案》,四川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從嚴控制和監管農村居民生產生活自用材采伐天然林;嚴禁以營利為目的采挖移植天然林樹木,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對保護重點區域的天然林,除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和遭受各種自然災害受害木清理等必要措施外,禁止其他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在天然林地占用方面,將嚴格控制天然林地轉為其他用途,嚴格控制占用天然林地;嚴格控制在天然林地上建立光伏電站、風電場等項目。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