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朱虹 記者 魏馮)6月15日,記者從瀘州市民生辦獲悉,《2020年瀘州市辦好全省3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已于近日出爐。

  從《方案》中,涉及瀘州的民生實事有減免非民族自治地區幼兒保教費、實施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等26件,共計安排財政資金4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33.1億元,省級補助5.8億元,市、區縣安排4.1億元。

  26件民生實事

  01 減免非民族自治地區5.33萬名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學前教育保教費。

  02 為4.7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

  03 為3.17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

  04 為國家和省級試點地區的25.02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

  05 選派不少于80名教師到“三區”支教,為推動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06 免除4.01萬名公辦、民辦中職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學生學費。

  07 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要求,以兒童、老年人、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市425.1萬常住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08 在脫貧攻堅期間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1次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實現“早發現、早治療”,全面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水平,2020年預計體檢68489人。

  09 分別給予符合條件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獨生子女傷殘或死亡家庭特別扶助。2020年預計保障農村獎勵扶助對象154364人、特別扶助對象9298人,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計劃生育家庭實際困難,改善計劃生育家庭基本生活。

  10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一步提高420萬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520元提高至550元,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11 全市38.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部門按規定標準給予代繳,切實減輕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負擔。

  12 嚴格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確保66.65萬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13 全市7.73萬建檔立卡未標注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部門按每人每年100元標準代繳,減輕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壓力。

  14 面向城鄉勞動者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20年計劃培訓2.5萬人次,重點支持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企業新型學徒、技師培訓等,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對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15 為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的46601名困難殘疾人提高生活補貼標準,從每人每月90元提高至100元,進一步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保障水平。

  16 采取減免費用或提供補貼等方式做好政策范圍內的基本殯葬服務,推進實現基本殯葬服務的普惠性、均等化。

  17 以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棚戶區為重點,開工改造城鎮棚戶區住房618套,緩解城鎮居民住房困難。

  18 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600公里農村公路。

  19 對全市已排查發現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分類處置,組織開展1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實施200戶農戶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安置。

  20 從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324名水利工程村級巡管員和2067名生態護林(草)員,并給予勞務報酬。

  21 深化行政村4G網絡覆蓋,建設20個4G基站,推進實現村村通4G網絡。

  22 建成5個省級安全社區。建設73個城鄉社區兒童之家,到2020年底90%的城鄉社區建成兒童之家。

  23 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在全市74個行政村開展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新(改)建26968戶左右,引導各地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逐步提升全市農村人居環境。

  24 全市2個博物館和紀念館、2個美術館、9個圖書館、8個文化館、127個鄉鎮文化站、16個城市社區(街道)文化中心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

  25 全市3個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有效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免費、低收費體育健身服務權益。

  26 2020年計劃安排15664個支持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向戶戶通工程升級后的運行維護,保障人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基本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