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從何而來?
民間無序放生是主要途徑
原產美洲的太陽魚,怎么會出現在中國水域中?張志英表示,目前民間無序放生,是外來物種入侵的主要途徑,而人工飼養“偷跑”也是來源之一。目前在天然水域,不管是官方的增殖放流,還是民間放生,都是有嚴格限制的。而遇到汛期洪水等意外,人工飼養的外來物種也可能會“偷跑”到自然水域。除了成體,像魚卵等,也很容易順著水流進入自然水域。
![網絡文章截圖](http://n.sinaimg.cn/sc/crawl/93/w550h343/20200618/070f-ivffpcs0156339.png)
“對于外來物種的概念,大家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誤區。”張志英表示,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不能放生太陽魚、巴西龜這類的外來物種,避免打破生態平衡,而放生花白鰱、鯽魚,似乎不會有問題。但外來物種的概念其實更具體,花白鰱、鯽魚也可能是外來物種。
川內的邛海、以及阿壩很多河流的生態豐富性,也因為花白鰱、鯉魚的進入而受到了影響。“在最近幾年的漁獲物中,已經很少看到邛海一些特有的魚類了。”對于某一個特定天然水域而言,除了其中的土著魚類,其他的魚類都是外來物種。最后張志英反復強調,一定要提醒大家不要隨意放生。沒有經過科學論證的放生,可能就會埋下一顆看不見的“生態定時炸彈”。
四川水域有啥外來物種?
福壽螺泛濫,“但并未成災”
像太陽魚這樣的外來物種在四川的江河中多嗎?現在數量較少,未來可能會泛濫嗎?張志英表示,目前,除了食用以及觀賞等目的,世界各地的魚類互相“游動”的概率大大增加,像牛蛙、巴西龜等外來物種在四川的江河中還是很多的。
但不用太過擔心的是,雖然外來物種不少,但真正做到“反客為主”,成為優勢種群的并不多。“優勢種群就是說,這種外來物種不光入侵,還能自然繁育形成一定的規模,并且威脅到了土著魚類的生存。”張志英介紹說,不一定是直接吃掉其他魚類,也包括侵占生存空間、搶奪餌料、吞食魚卵等,都會影響其他魚類的生存。而四川的自然水域中,目前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外來魚類物種。
目前四川天然水域中,最“顯眼”的外來物種應該就是福壽螺了。張志英回憶說,福壽螺是上世紀90年代初以食用為目的引入的,繁殖能力很強,也就一兩年,就到處都是了。像兩河公園等都能看到,周邊的濕地以及秧田水稻等,仔細觀察,都能看福壽螺粉色的、一團一團的卵。“可以說已經泛濫,但并未成災。”其本身的特點和生態環境的自我調整能力,抵消了一些影響。
雖然四川江河目前暫未受到外來物種的影響,但依然需要小心。“明年1月1日開始,為期十年的禁漁期就開始了,對于土著魚類和外來物種而言,都是休養生息的好機會,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需要注意。”張志英介紹說,目前四川省正在開展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和整改。借此機會,四川也將展開水生物資源調查,今年10月底有望獲得更加準確的、包括外來物種情況在內的結果。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