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停擺”

  前后投入700多萬元

  未產一片合格熔噴布,退貨遭拒

  事后,老唐和老姜多次跟江陰市同發機械有限公司聯系協商,但雙方一直未達成一致意見。

  “從一開始就跳進對方挖的坑里面去了。簽合同時,我們要求朱惠娟(對方公司法定代表人)提供身份證,對方就以‘要身份證就不簽合同’相威脅。最終我們覺得反正看到設備運行很正常,就沒有堅持,就簽訂了合同。”老姜向紅星新聞記者回憶說,他們當初和對方簽訂了兩份合同,其中一份合同金額是100萬元,加蓋了對方公司公章。第二份未加蓋公章的合同金額是590萬元,只有對方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簽字,這筆錢目前已經支付了480萬元,其中380萬元是老唐當時取現金送到對方公司的,并沒有走公司賬戶。

  紅星新聞記者看到,老姜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武勝同鑫電子有限公司與江陰市同發機械有限公司的合同內容很簡單,合同中約定“糾紛解決方式”為“雙方協商解決”,且未就當事雙方的責任作出明確約定。

  “買熔噴布機器前期支付的錢,加上購買原材料、改造廠房設備等開支,前期投入了700余萬元,如今卻連一片合格熔噴布也沒有看到。這些錢是很多人一起集資的,現在我也沒法跟其他投資人交代。”老唐嘆氣說,當初決定購買熔噴布機器,是為了解決口罩生產原材料問題,以維持口罩廠正常運行。沒想到花高價購進的設備,至今未能安裝調試好,這對工廠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老姜說,花高價購買的熔噴布機器至今未能投產。↑老姜說,花高價購買的熔噴布機器至今未能投產。

  事后,老唐和老姜找到江陰市同發機械有限公司,稱此前購買的熔噴布機器無法生產出熔噴布,要求退還設備,但遭到對方拒絕。

  天眼查信息顯示,江陰市同發機械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系朱惠娟。紅星新聞記者曾撥打朱惠娟的手機,但無人接聽。6月18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上此前與老姜等人協商此事的朱先生,對方自稱是朱惠娟的堂弟。他在電話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老姜等人想退還機器設備是不可能的。

  “跌入谷底”

  投產未果要求廠家賠償損失

  機器如今已“不值錢”

  對于老唐等人稱熔噴布機器生產不出熔噴布一事,朱先生稱,江陰市同發機械有限公司并不生產熔噴布機器,當初發給老姜的熔噴布機器零部件,也是從其他廠家購買的零部件然后發給老姜。當初安排去的工人已經將機器調試到可以出熔噴布,“我們負責安裝好調試機器出(熔噴布)布,但是不保證布的質量。”

  對于簽訂兩份合同一事,朱先生說,其中一份100萬元合同是安裝合同,另一份是購買機器零部件合同。不過,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加蓋江陰市同發機械有限公司公章的合同中提到:“乙方委托甲方加工熔噴布機部分部件,經雙方協商簽訂本合同。”并未提到這是一份安裝合同。另一份與江陰市同發機械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朱惠娟簽訂的合同內容顯示:“乙方委托甲方采購熔噴布機全套部件,經雙方協商簽訂本合同。”

  朱先生稱,熔噴布價格如今回落,熔噴布機器已不值錢,現在四五十萬元就能買一臺,“現在不值錢了,他不玩了,你這個怪誰呢?”他還表示,他們只負責幫忙安裝調試機器,最后可以幫忙調試到生產出合格的熔噴布,但調試也需要時間。

  老唐和老姜認為,他們之所以要求退還機器設備,與熔噴布機器價格如今回落無關,而是因為當初購買的機器設備質量有問題。如今一個多月過去,機器未能安裝調試好,無法生產出熔噴布,更不要說生產出合格的熔噴布,這相當于雙方的合同并未履行完畢,對方還應對公司的損失給予相應賠償。

  如今,老唐和老姜公司以前經營的業務已恢復生產,但他們曾寄予希望的口罩廠仍處于擱淺狀態。

  他們怎么也想不通,當初花690萬元高價購進的熔噴布設備,不僅沒讓口罩廠走上一個新臺階,反而讓它跌入了谷底……

  紅星新聞記者 王超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