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的閆女士在個人所得稅APP做稅務申報,卻發現自己要補交八千多的稅,為此,閆女士覺得很離譜,核對發現,廣州一家公司在去年每月給她“發工資”,金額在三至五千元不等,但閆女士從沒聽說過這家公司,也未曾在這家公司就職,更沒有收到過這筆工資,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意識到補稅金額有誤的閆女士,當即在平臺上申訴,很快平臺受理了該事項,撤銷了閆女士的幾萬元“工資”,6月24日,受理信息顯示稅務機關調查中。

  業內一位資深審計工作者王女士告知紅星新聞,閆女士發生的這種事不是個例,而是在行業內的常見操作,個人信息被公司買去“避稅”。建議大家在匯算清繳時,要仔細核對受雇信息等,非個人真實所屬受雇信息可以直接在APP上舉報申訴,同時也可以更正申報,也不需要再交多出的稅。

  個稅申報發現要補交8千元

  一家外地公司去年每月“發工資”

  距離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的截止,還有一周的時間,時間臨近,6月23日,成都的閆女士在工作單位的提醒下,才想起自己還沒有做個稅申報,她趕緊在朋友手機的個人所得稅APP上去做稅務申報。

  “申報時,發現竟然要補交八千多元稅,我想著不大對勁,怎么會有這么多,仔細查詢核對后才發現,廣州一家公司在去年每個月都給我‘發工資’,金額在三千到五千。”閆女士非常奇怪,她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更沒有在這家公司工作過,這些“工資”自己也沒有收到過,但卻要補交八千多元的稅。

  朋友告知閆女士,這很有可能是信息泄漏導致的問題,閆女士仔細回憶,“因為工作我去年只去過廣州一次,入住當地一家酒店,很有可能是那一次用了身份證之類的信息導致信息泄漏。”

 閆女士申訴 閆女士申訴

  意識到補稅金額有誤的閆女士,當即在平臺上申訴,很快平臺受理了該事項,申訴后,撤銷了閆女士的幾萬元“工資”,也沒有要多交的八千多元稅款,6月24日,受理信息顯示稅務機關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