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二 融入景區

  穿越多類景觀,設置露營地,滿足快進慢游、沿途賞景需求

  九寨、黃龍景區是中國和四川的旅游名片、阿壩州的經濟支柱。新川九路如何做好“交通+旅游”這篇文章?設計項目負責人蔣瑜陽攤開 一張重建規劃圖:“讓公路服務旅游,我們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在設計人員看來,新川九路不僅是一條國道公路——能快速從A點到B點;還是一條景區公路——穿越了雪山草原,沿途經過大熊貓保護區、草原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等,更能滿足快進慢游、沿途賞景的需求。

  新川九路上將打造服務型“驛站”。新修道路上將沿路既有的道班養護站改造成驛站,具備如廁、開水供應、短暫休息等功能,數量有5到7個,讓游客可以更靈活地選擇。

  新川九路改線、新建了20余公里公路,作為主線可供旅客快速通過。同時將2段原路作為旅游支線,滿足旅客探險、賞景、就餐等不同需求;并通過4處立交連接國道與旅游支線,實現公路與核心景區旅游的深度融合。對于上四寨至九道拐的“知名段”原路也予以了保留,一方面作為應急備用通道,另一方面也作為獨特的旅游景點,保留了“8·8”九寨溝地震遺址原貌,在天氣晴好、安全可控時,向自駕游體驗者開放。

  在甘海子景區,新川九路側邊配套建設了一條半環形的騎行道、步行道。“最初沒有這個設計。”蔣瑜陽介紹,在新川九路建設過程中,得知當地政府規劃在景區內修建慢行道,深入對接后,提出在川九路上建造慢行系統,與景區慢行道無縫銜接,成為一條環湖慢行道,供游客騎行或步行。

  為了吸引游客住下來,新川九路上還精心設置一處露營地,利用川九路隧道中隧渣將一處坡地填平,打造成露營基地。

  亮點三 聰明智慧

  實時監控、信息發布、技術應用,讓新路更安全智能

  我省高速公路正在試點“智慧交通”,新川九路亦進行了嘗試。

  智慧,體現在對安全的監控上。全線建立起了邊坡預警系統,在山體中放置北斗衛星傳感器,實時收集土壤變形、含水量等基礎數據,傳送至后臺,可自動分析發生滑坡、塌方等可能性;通過高清衛星地圖,獲取道路整體發育狀況,每周進行一次比對;日常監測將采用無人機巡邏,獲取更多角度、更多細節的數據,方便養護人員分析判斷。

  智慧,體現在對交通、旅游的服務上。新川九路的管理運營將集納公路運行和景區數據,并生成相關服務型信息,通過公路沿途和景區內的多個情報板及時發布,比如公路上的車輛運行狀況、有無堵車、有無安全事故、景區游客是否滿員、景區周邊哪里有停車位、餐館賓館是否排隊等。

  智慧,還體現在新技術的應用上。在視野不好的地方將設置彎道會車提醒系統,對面有來車時,提示屏上將及時出現“前方有來車”等字樣。陰山面秋冬季暗冰多,是最為突出的安全隱患,目前多通過養護人員在路面撒鹽緩解;新川九路建設創造性地應用新技術、新手段,在暗冰突出地段嘗試了兩種方案:一種是在瀝青混凝土路面層下埋設電熱管,通過太陽能或電能發電,相當于給路面鋪了一層“電熱毯”,讓路面溫度保持在0攝氏度以上,不會結冰;另一種是采用四川公路設計院研發的新型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改變了路面結構層的配料,不容易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