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探
新穎
●邊坡支擋采用新技術,配備滴灌系統可栽種植物,植物和山坡融為一體,安全環保兩不誤
新意
●設主線供旅客快速通過,同時規劃旅游支線,滿足旅客探險、賞景、就餐等不同需求
新奇
●嘗試在路面層下埋設電熱管或者采用新型材料,緩解路面結冰問題
川主寺到九寨溝公路正在加快建設。按進度安排,年底川九路將建成通車。
連接九寨溝、黃龍核心景區的川九路,是交通運輸部和我省于2003年聯合打造的建設新理念示范公路。
三年前,因地震受重創的川九路重建,交通運輸部和我省提出建設更安全、更美麗、更具有示范效應的新川九路,打造災后恢復重建新示范、高質量旅游公路發展新標桿。新的川九路,將是什么樣?記者來到負責川九路勘察設計的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四川公路設計院)一探究竟。
□本報記者 王眉靈
亮點一 安全綠色
擋墻植物和山坡融為一體,5處路段繞避危害性大的區域
在該公司勘察設計四分院,總工程師劉家順正在對“川九路重建理念與創新”進行修改?!爸亟ɡ砟钤?017年9月就已經明確。”他說,此次修改,主要結合建設中發現和運用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對川九路重建理念進行再總結、再完善,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老川九路一樣?!?/p>
川九路是大九寨旅游環線中極其重要的一段。2003年建成通車的川九路,是全國新理念公路的示范,首創了“安全、舒適、環保、示范”“設計上最大限度保護、實施中最小限度破壞及最大程度恢復”等理念。
新川九路建設傳承了這些新理念。以環保為例,老川九路在道路坡面采用了當時先進的鐵絲網、三維網、土工格式等技術。新川九路應用了更為先進的技術,邊坡支擋采用了裝配式、百葉窗式、搖籃式等擋墻,上面有不少可裝土的格子,配有滴灌系統可栽種植物,時間久遠植物的根系和山坡融為一體,既起到支擋作用,又能綠化環境。
新川九路在安全上的考量也更為凸顯。新川九路不僅強調安全本身,還很重視沿線環境對公路的影響,特別是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全線有5處通過改線、建隧道等方式,繞避危害性極大的高危崩塌、滑坡災害段,比如,在上四寨至九道拐地震次生災害、高位崩塌危巖特別突出的段落,新建了一條3.6公里長的隧道,這也是全線最長隧道;120余公里里程,沿路的地災隱患點能整治全部整治,不能整治處置,或不能繞避的,搭建起地災智能預警系統,對19處隱患點進行實時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