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岸地下電站主廠房。 趙健 攝右岸地下電站主廠房。 趙健 攝

  “西電東送”支撐性工程經濟生態民生效益三豐收

  烏東德水電站裝機規模1020萬千瓦,位居中國第四、世界第七。在省能源局副局長鄧超看來,首批機組發電后,烏東德水電站助力我省水電裝機總容量達到近8000萬千瓦,“為四川水電裝機總量和發電量均位居全國第一充實力量”。

  烏東德水電站年均發電量389.1億千瓦時,這意味著什么?

  數據顯示,2019年,廣州全社會用電量約為1005億千瓦時。據此推算,烏東德水電站年發電量,可滿足廣州全年1/3的用電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1995年就參與了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前期踏勘,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順利投產發電,讓他深感振奮。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80%以上的能源資源,分布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西部和北部,這決定了我國能源資源配置“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的基本格局。烏東德水電站正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點,將對全國范圍的能源優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全年消納西部電力2022億千瓦時,其中清潔水電約1620億千瓦時,占比80%,支撐作用明顯。

  四川不僅是水電生產大省、消費大省,也是外送大省。2019年底,四川水電外送累計電量已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外送電量連續6年突破千億千瓦時。隨著烏東德水電站投產發電,四川水電外送規模將再上臺階。

  除了“經濟賬”,還有“生態賬”“民生賬”。據測算,烏東德水電站生產的綠色電能,將替代大量化石燃料,每年節約標準煤1220萬噸,分別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3050萬噸和10.4萬噸,相當于種植8.5萬公頃的闊葉林。

  據統計,烏東德水電站建設期間,平均每年增加就業人數約7萬人;機組全部投產后,每年可貢獻工業增加值約119億元,使地方財政收入增加13.5億元;持有電站部分股份的川滇兩省,每年還可分享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