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7月1日電 題:金沙江畔護魚人:十年禁捕會讓生態文明理念更深入人心

  作者 韓帥南

  7月1日起,云南省對金沙江(長江干流)流域重點水域實施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這項政策來得太及時了!十年時間足以讓生態文明理念更深入人心!”6月30日,云南企業家、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會長屈天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激動地說。

  屈天文自幼在金沙江畔的香格里拉市上江鄉長大。金沙江為長江上游,在云南境內長1560公里,流域面積10.9萬平方公里,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金沙江云南流域的江魚資源豐富,目前已經發現的魚類達上百種。“小時候見到過金沙江里的很多種魚,江邊還時常有人釣到四五十斤重的大魚。”屈天文回憶道。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迪慶、麗江旅游的持續升溫,江魚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價格也水漲船高。“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有人用電魚、炸魚、毒魚這些方式在金沙江里大規模捕撈。”屈天文說,“這種竭澤而漁的捕撈方式,讓金沙江土著魚類的種類和數量都急劇下降。”長期的掠奪式捕撈,導致金沙江的漁業資源狀況不斷惡化,眾多獨特的土著魚類面臨絕跡。

  2015年,屈天文下定決心牽頭成立了民間公益組織——香格里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協會成立之初,屈天文出資雇人在金沙江邊巡邏,但收效甚微。“人長時間在江邊守著,容易懈怠;其次我們屬于公益組織,也沒有執法權。”

  第二年,協會開始嘗試通過獎勵舉報違法捕撈的方式進行護魚。為此,協會專門設立了兩部舉報電話,并對舉報者給予3000元(人民幣,下同)到10000元不等的獎勵。協會的“護魚行動”漸漸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隨后,協會與迪慶、麗江兩州市的漁政、公安部門和鄉村組織展開聯動,共同在金沙江兩岸進行巡邏,開展土著魚類保護宣傳教育等活動。

  經過各方努力,迪慶、麗江的金沙江流域,已基本杜絕電魚、拖網等非法捕撈方式。屈天文說:“現在金沙江里的江魚種類和數量都較前幾年增加了不少。”目前,加入協會的志愿者超過千人,協會的護魚宣傳已經開展到云南省迪慶州、麗江市、大理市,四川省的甘孜州等地。

  “十年禁捕,對于金沙江的生態恢復會起到重要的作用。”談到云南新近出臺的金沙江“十年禁捕令”,屈天文稱,我相信通過這十年的宣傳和推廣,會讓生態文明的理念更加深入老百姓的心中。

  “下一步,協會計劃在云南昭通和滇藏交界的部分地區開展護魚宣傳。”屈天文籌劃把護魚理念推廣到金沙江穿行而過的川、藏、滇三省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