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建群”,交通先行。7月2日,四川、重慶兩省市交通運輸部門召開川渝毗鄰地區交通運輸融合發展推進會,并確定“1+6”合作框架,全方位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
“1”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給出交通一體化發展的“路線圖”“任務書”。“6”即普通公路、內河水運、智慧交通、執法管理、萬達開交通一體化發展、運輸服務等6個專項合作備忘錄,是交通一體化發展的重點方向。
合作框架如何確定?又該如何落地?
□本報記者 王眉靈 袁城霖
合作重點如何定?
補短板的需要 促發展的需要
《三年行動方案》是合作框架的“重頭戲”。今年初,中央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后,川渝兩地交通運輸部門就開始接洽,并共同配合交通運輸部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規劃》未出,《方案》緣何先行出爐?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急迫需要。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交通基礎設施是中央明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七大重點任務之首,為更好更早見效獲益,兩地采用“5年規劃、3年方案、1年落地”模式推進交通融合發展。“3年方案”和專項合作備忘錄與“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無縫銜接,“5年規劃”與年度計劃無縫銜接,可進一步細化發展目標任務。
合作的重點方向如何確定?這是補短板的需要。座談會上,毗鄰地區交通的互聯互通被提及最多。重慶13個區縣與四川6個地級市緊密相連,有長達800多公里的接壤線,“交界區域地方道路存在行政等級、技術標準、建設時序差異,時常造成‘斷頭路’‘瓶頸路’。”重慶市潼南區交通局黨組書記李林直對此直言不諱。內江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陳代兵也提到,應統籌川渝毗鄰地區對接道路行政等級和規劃技術標準,統一項目建設資金補助標準,同步開展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打通“瓶頸路”和“斷頭路”。
這是促發展的需要。達州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翟朝暉提到,在萬達開區域,以鐵路、高速、國省干道構成的陸路交通雖然實現了聯通,但路網密度低、等級低,繞行等原因造成物流運輸成本高,整體運行效率低。重慶市永川區交通局局長曾憲勇說:“成渝鐵路已無法滿足當前運輸需求,制約城市發展,急需擴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