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寇敏芳)被稱為“二郎山神草”的光葉蕨,日前被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科研人員在峨眉山發現。
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于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
光葉蕨有何特別之處?
光葉蕨是1963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王文采來到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的團牛坪一帶,在潮濕的溪邊陡崖石頭上,找到了這種地表只有一片葉子、根深不到兩厘米的植物。1966年,中科院院士、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秦仁昌根據這株模式標本,發表了新屬新種,將其命名為光葉蕨。
光葉蕨的奇特之處在于,一片葉子,幾乎就是一株光葉蕨的全部。它通常只有一片葉子,很薄,長約40公分,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10多對對稱的羽片,羽片最寬處只有8厘米。它的盛放種子的地方——孢子囊,就長在羽片上。依據它的形態,王文采曾判斷,光葉蕨的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神秘的光葉蕨自1963年被發現后,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銷聲匿跡”,天全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楊洪忠記得,上世紀60——80年代,天全縣正處于大規模采伐森林階段。也正是在此期間,王文采當年發現光葉蕨的地方,“二郎山神草”消失了。199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中,光葉蕨被列為瀕臨絕滅。到了1999年,中國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名錄中,光葉蕨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全國極小種群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