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背后:

  影院員工做核酸檢測,影城全面消殺做了三次

  回憶停業這幾個月的經歷,一些影院從業者表示,一直在主動或被動尋找出路。

  一個多月前,峨影1958電影城開始組織露天公益放映活動,免費到社區、公園等放映露天電影。“我們在旁邊賣一些可樂、爆米花等。雖然收益很少,但可以讓員工找到工作狀態,也可以讓觀眾記得大銀幕。”蒲麗說。

  停業期間,峨影集團還積極組織影院拓展線上線下增收項目,通過票務、商品及年度權益卡銷售,實現銷售收入117.2萬元。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影院增收新方向,包括與省直機關黨校合作的“電影黨課”項目等,拓展影院“電影+”新業務。

  得知復工消息后,影院開始緊鑼密鼓準備。

  根據《通知》,要規范開放營業程序,縣(市、區)電影主管部門報經本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批準同意、商當地疫情防控部門后,應于當天影院開放營業前填寫《電影院恢復營業情況備案表》,報備至市(州)黨委宣傳部(電影主管部門)和省電影局。

  7月17日,取得成都市相關部門批復后,位于成都市草市街的和平電影院就緊急聯系發行方申請硬盤密鑰,率先上線預售系統。當天下午5:40、5:49、5:52,該影院賣出了全國前三張復工電影票。因為是復映影片,片方不參與分賬,而且有免稅專資,影院決定讓利給觀眾,每張票售價3.1元,其中3元是售票平臺服務費,0.1元是影院收入。

  而蒲麗則介紹,看到國家電影局通知后,他們第一時間向屬地管理部門打了申請,并于7月17日開始組織員工做核酸檢測,同時聯系專業消殺公司,對影城進行了三次全面的消殺。

  首日過后:

  新片大面積回歸有待時日,影視行業“回血”還需更多力量

  復工當日,大部分放映影片為復映影片,《第一次的離別》是唯一一部上映新片。

  該片出品人之一、大象伙伴影業創始人吳飛躍坦言,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上映時機。“電影片名《第一次的離別》,完全可以用來形容久別影院又再度相見的時刻,影片內容非常溫情、治愈,也很契合公眾當下的心情。”

  吳飛躍告訴記者,得到影院復工情況通知后,團隊緊急行動,在4天時間里完成了以往需要一兩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欣喜的是,影片得到了不少觀眾的認可和好評。”

  記者獲悉,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影片出現在影院中。而全省,也將有更多影院在本周內完成各項準備工作,準備開門迎客。記者通過淘票票查詢獲悉,成都之外,7月20日我省還有綿陽市2家影院、涼山州3家影院開門迎客。樂山、攀枝花、眉山共有3家影院在7月21日復工。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影院是整個影視行業的基礎,影院重新開放,是影視行業重新開始的一個起點。

  吳飛躍認為,疫情是行業面臨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但也有機遇。“影視行業經歷了這一次重新的洗牌后,會讓更優質、更具有創新力的內容留下來。我對后疫情時代的影視行業發展充滿信心。”而據韓梅介紹,目前峨影集團正進一步推動重點影片的制作,包括以彝區精準扶貧為背景的《五彩云霞》,還有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獻禮影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