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熊貓中心)獲悉,熊貓中心旅居韓國愛寶樂園的雌性大熊貓“華妮”(韓國呼名:愛寶)產下一只雌性幼仔,這是今年繼荷蘭后,在海外出生的第二只熊貓幼仔,也是在韓國誕生的首只大熊貓幼仔。

  3月上旬,“華妮”出現發情跡象,受疫情影響,熊貓中心專家無法前往韓國指導發情配種工作。在3月10日,雙方搭建了線上交流平臺,在熊貓中心專家的悉心指導下,韓國愛寶樂園通過對大熊貓血液和小便檢查,分析激素變化,最終確定3月21日為最佳交配時間,兩只大熊貓成功完成自然交配。

  經過4個月的觀察與等待,“華妮”出現了妊娠反應,雙方預判其預產期在7月左右。

  在漫長的等待和熱切的期盼中,“華妮”在7月20日21:39分產下一仔(均為韓國當地時間)。“華妮”初為人母十分緊張,多次嘗試后終于將寶寶抱入懷中,不停的舔舐安撫。經專家檢查,幼仔為雌性,身長16.5cm,體重197g。目前,母獸及幼仔均穩定。

  2016年3月,兩歲半的雌性大熊貓“華妮”和三歲半的雄性大熊貓“園欣”從四川出發,遠赴韓國,開啟為期15年的大熊貓科研合作之旅。

  兩只大熊貓經過4年多的朝夕相處,相知相伴,在中韓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成功誕下了首只熊貓幼仔,推動中韓大熊貓科研合作再上新臺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圖片由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