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養蜂是關壩的傳統養殖項目,近些年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黑熊及其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紅外線相機拍攝到黑熊幼崽的幾率呈逐年上升,這表明黑熊種群在關壩不斷增加擴散,大保護下的黑熊生存環境也越來越好,黑熊在村莊的出沒的頻次,每年也呈上升趨勢。去年整個平武縣,針對蜂箱被黑熊肇事,通過野生動物公眾責任險理事賠付就達1000多箱。當地老百姓苦于與黑熊“斗智斗勇”,通過夜間值守驅趕,不斷升級改造生態掩體蜂箱等手段來防止被采食,仍屢屢讓黑熊得逞。

  為什么黑熊執著于偷吃蜂蜜呢?

  “正值盛夏,森林里的漿果是很富足的,黑熊并不缺少食物,它們頻繁偷盜可能因為,蜂蜜本身相較于其他食物能量更高,深受黑熊歡迎,而蜂場又容易輕松獲取大量的蜂蜜,黑熊抵不住誘惑。加之近些年隨著我們生態保護的加強,黑熊種群增加擴散,它的活動范圍也在向人類社區靠近,偷吃也就近了。另外老百姓保護意識提高,對野生動物友好,也讓黑熊放松對人的警惕,它便肆無忌憚地進村偷吃。這些也意味著關壩社區正逐步跟黑熊融入共存。”平武縣木皮藏族鄉關壩村書記喬良分析。

  怎么應對相類似的野生動物進村莊偷吃的現象?

  “從人的角度來講,我們加強動物保護的宣傳,加大對野生動物肇事保險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老百姓對野生動物的容忍度,從而緩解人獸沖突的強度,消除人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從物種保護角度,禁止投喂和招引野生動物,是為了防止它們失去野性,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針對蜂場的生態非傷害的保護性措施,我們還會加強管護措施和巡護力度,防止野生動物傷人。”平武縣木皮鄉藏族鄉關壩村書記喬良說。

  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分局建立的關壩流域自然保護小區,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社區建設中,創新保護與發展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從黑熊與當地社區的逐步融入與共存來看,關壩自然保護小區將人的轉變作為協調保護與發展矛盾的首位是具有可借鑒性,由靠山吃山到養山護山的轉變,由要我保護到我要保護的轉變,由禁止規范到社區共管的轉變,從參與大熊貓棲息地修復到參與生態友好型產業產品開發,使得社區百姓的自我認同和自豪感不斷提升,同時帶動的是當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