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條例》對我省基礎測繪做了哪些說明和改動?
在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基礎測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基礎測繪成果描述了自然和人文信息及其空間關系,它通過建立和維護國家統一的空間定位基準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提供滿足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的基礎平臺和空間定位框架,使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基礎地理信息或加載與空間位置有關的信息,它提供的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和地理信息數據是經濟建設重要的基礎性資料,它是實現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及可持續利用的支持條件和根本保障。
——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周期縮短。原《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定期更新。
省級基礎測繪項目更新周期為5至10年,市、州、縣(市、區)基礎測繪項目更新周期為3至5年。
本次修訂將更新周期改為: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定期更新,省級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周期不超過五年,市(州)、縣(市、區)基礎測繪成果更新周期不超過3年。
——明確測繪航空攝影相關內容。我省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各種基礎地理信息變化周期短,前后差別大,航攝影像需要及時更新,才能保持現勢性,滿足經濟、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需求。
而作為公益性事業的基礎測繪,是一項非營利性的工作,需要大量投資,不可能依靠市場機制來自發調節,必須由各級政府統一規劃和協調,并給予必要的公共財政支持,并由各級政府部門統一組織實施。
本次《條例》修訂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基礎測繪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基礎航空攝影和用于測繪的遙感影像的獲取和分發工作”等內容,將基礎測繪納入國家和地方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和本級政府財政預算,進行統籌安排,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既保證所需資金,又避免重復浪費。
《條例》對測繪應急保障有什么新的說法?
應急測繪保障是新《條例》首次從法律上賦予各級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職責。
新《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應急測繪納入政府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條例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應急測繪保障預案,會同本級應急管理部門建立應急測繪保障機制,根據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需要,及時免費提供地圖、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等測繪成果,做好遙感監測、導航定位等應急測繪保障工作。
根據新《條例》要求,結合我省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情況,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我局可在第一時間利用已有信息成果快速提供各類地圖、遙感影像和信息平臺服務,為有關應急處置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快速組織專業測繪保障隊伍和裝備前往現場,利用多種類型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北斗導航定位等設備獲取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并制作影像、地圖等,為相關單位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提供測繪地理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