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新修《雅安市志》總編室危素云也撰寫了《“雅州”之名考》,分析提出了雅安得名的四種說法:
一曰:“漢源縣有離崖,即蜀守李冰所鑿。離即古雅字也,州以此為名。”
二曰:“今州即嚴道縣也,以州境雅安山為名。”
三曰:“‘茲鳥’又名烏鴉,于城內棲息最多,鴉與雅字形聲相近,雅安命名仿此。”
四曰:“乃‘雅’是羌語牦牛之意。”
此外,近年來在報刊和網絡上也有多種關于雅安得名的說法,比較多的是任乃強先生在《雅安八縣及地名考釋》中認為“雅安”二字來自羌語“五頭牦牛”的音譯,“雅”為“牦牛”,“安”為“五”。
從《元和郡縣圖志》《方輿勝覽》《蜀中廣記》《明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蘇詩補注》《四川通志》《大清一統志》《永憲錄》《清史稿》等歷史文獻資料來看,幾乎相關歷史文獻都明確記載隋朝設置雅州是以雅安山為名,其后設置雅安縣也是以雅安山得名。
《元和郡縣圖志》是一部唐代宰相李吉甫主持撰修的一部地理總志,對古代政區地理沿革有比較系統的敘述。《元和郡縣圖志》在魏晉以來的總地志中,不但是保留下來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是編寫最好的一部。其中有多處記載了雅州的得名來歷,即“因州境雅安山為名”。這是目前所有歷史典籍中能夠找到最早關于“雅州”來歷的明確記載。此后幾乎有關的記載都源自該書。
相比雅安得名于李冰離堆的說法更早更準確,更可信。
任乃強先生在《雅安八縣及地名考釋》中認為雅安山的“雅安”二字來自羌語“五頭牦牛”的音譯,“雅”為“牦牛”,“安”為“五”。任先生雖然為前輩著名學者,但此一說法是以民間傳說為據,難以成為定論。雅安山所在地點為漢族所管轄之地,因而在隋朝時很難以羌人之事來命名地名,更難以此為行政區劃名,因而雅安山作為地名應是漢文化地名。
至于有人認為雅安之名源自藏語“牦牛尾巴”之說更有些牽強,其觀點難以成立。藏族興起在唐代,而雅州在隋者仁壽四年(604年)即以雅安山得名,因而此說無從說起。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雅安得名歷史悠久,作為行政區劃之名與雅州有關,而雅州作為行政區劃之名始于隋朝仁壽四年(604年),距今1416年,州治即在雅安山。
雅州因“雅安山”而得名,因此,雅安山之名早于雅州之設,即在隋朝仁壽四年設置雅州之前,即有了雅安山之地名。
雅安山作為地名,應是漢文化地名,而非羌文化地名或藏文化地名。
“雅”作為原始本義雖然是指雅鳥,但其后語義發生變化,“雅”在春秋以后引申為高雅、文雅、典雅,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