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春華
8月10日,“2020年攀枝花-木里‘民營企業招聘月’”首場招聘會,在涼山州木里縣民族體育廣場舉行。24家企業帶去389個用工崗位,現場75名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同一天,綿陽市北川縣1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在當地農民工服務中心組織下,從綿陽火車站出發,奔赴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務工就業。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堅持把服務保障農民工工作作為一項戰略性工程來抓。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堅持有組織地開展農民工轉移輸出服務,全鏈條式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全省農民工就業保持總體穩定。
抓轉移輸出穩“基本盤”
省外輸出就業實現逆勢增長
“我來到這里,工作比較順心……”近日,來自北川縣白什鄉的何云兵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務工的小區里,錄了一段視頻給親人報平安。今年7月24日,他在北川農民工服務中心的組織下,赴柯城區務工。視頻中,何云兵站在小區花園一角,臉上滿是笑容。
“這個月下旬,北川還有10多名貧困勞動力赴柯城務工。”北川農民工服務中心主任朱莎介紹,北川和柯城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地區。今年疫情發生后,兩地圍繞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積極落實多項促就業措施,有力幫助北川農民工轉移就業。
“我省有2500萬左右農民工常年在外務工,穩定農民工就業也就穩定了全省就業基本盤。”省農勞辦副主任、省人社廳農民工工作處處長李一漫介紹,疫情發生后,我省通過深化東西部勞務扶貧協作等渠道,千方百計穩定省外轉移輸出的農民工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就業。
李一漫介紹,為暢通農民工返崗復工路,我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外出務工人員健康證明,與廣東、浙江、福建等川籍農民工重點輸入的10個省(市)建立健康證明互認機制;開通返崗交通“春風行動”,實現農民工“家門車門廠門”無縫銜接。
農民工省內轉移就業也是重點。省就業局相關負責人說,為幫助農民工在省內就近就業穩定就業,全省各地各部門主動靠前服務,摸清企業用工需求、農民工底數和就業意愿,通過精準舉措,確保農民工“求職有門、就業有路、困難有助。”
南充市南部縣花罐鎮的趙玉霞本來在廣東深圳務工,返鄉過年碰上疫情,正當她為工作發愁時,村干部為她提供了當地企業的招工信息。如今,她已在四川南部經濟開發區的一家電子公司上班,“工作條件不錯,離家也近,能照顧到家人。”
1至6月,全省農民工已轉移就業2380.1萬人,包括省內轉移就業1272.4萬人、省外輸出就業1107.7萬人。其中,省外輸出就業比去年同期增加22.8萬人,實現逆勢增長。
創業帶就業夯“蓄水池”
全鏈條式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我們公司對恩陽區8個貧困村的5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了產業幫扶,解決了一大批就業。”8月11日,在2020年四川省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項目首場推介活動中,巴中市恩陽區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智勇介紹,他返鄉創業創辦的公司,幫助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創業也是就業,而且能帶動更多的人就業。”李一漫介紹,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返鄉創業,制定出臺《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措施》,從辦理證照、土地支持、平臺搭建等環節,創新和細化了22條創業扶持措施,全鏈條式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疫情之下,各地各部門對返鄉創業農民工創業貸款、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保障。
“這次貸款,從提出申請到資金到賬,只用了4天。”鄧強是樂山市夾江縣木城鎮一名返鄉創業農民工。疫情發生后,他經營的陶瓷店暫時關閉歇業。但這一歇業,全家生活失去來源,庫存成本、水電開支等支出更是讓他一籌莫展。夾江縣就業創業促進中心了解情況后,按照最新的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免息政策,為其發放10萬元免息貸款,助其渡過難關。
抓農民工返鄉創業,猶如深挖就業“蓄水池”。今年1至6月,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新增5.82萬人,創辦企業2.58萬個,實現產值196億元,帶動25萬人就地就近就業。
省農民工服務中心主任張凱釔告訴記者,今年我省有一系列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舉措,包括2020年四川省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項目系列推介活動,建立四川省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專家服務團等。
新職業新崗位變“新引擎”
發展新經濟擴大就業新空間
“我以前做銷售,工作不太穩定,競爭也很大,所以想學一門技術,找個穩定的工作。”南部縣永定鎮返鄉務工人員張滿玉以前在成都做房產銷售,近日聽說縣農民工服務中心在舉辦中式面點師培訓班,她果斷報名參加。
“下一步,將通過‘六個一批’,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六個一批”包括企業發展吸納一批、能人創業帶動一批、回歸農民穩定一批、流動就業解決一批、技能培訓提升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
保市場主體是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關鍵所在。為此,我省將繼續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政策,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全面落實財政、金融、稅收等扶持政策,及時幫助各類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更好吸納帶動就業。
同時,我省提出打造就業“新引擎”,搶抓國家加快“兩新一重”建設機遇,大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促進服務業和消費型企業發展,加快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支持企業探索共享用工,合理開發鄉村保潔、水管員、護路員等公益性崗位,創造更多新職業、新工種、新崗位,多渠道多途徑幫助農民工就業。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省充分發揮省政府駐外辦事機構、農民工服務站和穩就業工作專班作用,持續推進省外轉移就業。加強農民工失業風險監測,及時幫助失業農民工在外就地轉崗就業。同時,加強勞務協作和工作對接,拓展轉移就業渠道,深入做好技能培訓、權益維護、幫扶服務對接等工作,確保勞動力尤其是貧困勞動力輸得出、穩得住、留得下、能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