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聲“禮成”
拜蓮簫大師為師 最終成為傳承人
2007年,文莉拜四川蓮簫大師牟慶云為師,她的技藝列表中又增加了一項。一點就通的文莉也讓牟慶云很驚喜,視為愛徒,帶她去參加節目錄制,把她介紹給眾人。讓她沒想到的是,多年前茶小二在茶鋪內的一聲“禮成”,竟讓她“背負”起非遺傳承人的重擔。文莉說,她自己也沒想到師父最后會把傳承人給她。
起初,她跟著師父邊學邊演,很受人歡迎。“那時傳統曲藝輝煌,到哪里人都是爆滿,也受人尊敬。”文莉說,隨著流行歌曲走上大眾舞臺,傳統曲藝開始緩慢退場,“這不是四川蓮簫遇到的問題,評書、相聲、金錢板……這是整個傳統曲藝都面臨的問題,沒有大舞臺,都是自己在下面找。”
更為小眾的四川蓮簫,似乎找舞臺的難度更大。文莉說,到2008年左右,演出就少了,到了2010年以后,就基本沒有了。她收起表演時的花衣服,把四川清音的竹鼓也收了起來。唯一不愿收的,就是那幾根叮鈴鈴作響的“金錢棍”。
2017年,師父牟慶云病重,文莉主動到醫院照料了幾個月。文莉說,師父有100多個弟子,但在彌留之際,她只把文莉及另外兩位師兄妹叫到病床前。最終,師兄妹推選了文莉為傳承人,牟慶云也表示贊同。
3
一股執念
從學校到廣場 四處尋覓傳承人
在師父面前的保證,讓她倍感壓力。為了傳承四川蓮簫,她曾主動找到一所小學的校長,表示可以免費教學生,“但學校說已經學了清音,下次有需要再聯系。”兩年已過去,對方到現在也沒有聯系她。
文莉沒放棄,自己背上“金錢棍”去廣場找。看到底子不錯、有靈氣的孩子,她就會主動上前詢問,“你喜不喜歡打在手上還有鈴鐺響的舞?”有孩子以為她是人販子,害怕著跑開,也有的孩子叫來媽媽,她就對家長大說特說四川蓮簫的來歷,以及這門藝術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位。每當家長問及“學了這個,一次演出費多少”,文莉便蔫了氣。“我怎么給別人說嘛,我也不好說沒得錢啊。”最終,得知有人愿意幫她聯系一所小學,挑出二三十個學生來訓練、創作四川蓮簫時,文莉在微信中回復:“太好了!我給你叩個響頭!”
2018年,文莉曾收了四名弟子,但現在都是斷斷續續。“這只能當作一種愛好,真要當成吃飯的本事……”文莉擺擺手。其中一位弟子是一名小學生,就住在文莉家附近,但其媽媽得知學蓮簫沒有收入,怕以后沒有出路,便不同意女兒再學。
“只要有人喊我教,我比哪個都跑得快。”文莉說,四川眉山、簡陽,她都去過,“不僅免費教,連車費都自己出。”她家屬地賽云臺社區工作人員賀正果也知道文阿姨,他告訴記者,文阿姨是社區藝術團的重要成員,“是一個很寶貴的人物。”社區每次搞活動都會積極邀請文阿姨參加,文阿姨也獲獎無數,2016年,還上了央視的《社區英雄》欄目,與全國14個城市社區英雄同臺PK。
他說,社區也相當重視傳統文化,他們將非遺文化進行梳理,集中上報。文莉很感謝社區給的舞臺,但對她來說,當務之急是找傳承人,“畢竟我都68了,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在采訪最后,她穿上許久未穿的演出服向記者展示了一段四川蓮簫,20多年前制作的衣服,雖然塵封許久,但依舊像新的一般。她告訴記者,“今天真的太高興了!”她希望這件衣服能經常穿起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章玲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