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在表演蓮簫文莉在表演蓮簫

  臨了,文莉一邊送記者出門,一邊喃喃自語: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要繼續找傳承人……

  文莉,68歲,四川成都人,是目前四川蓮簫(民間也稱‘連簫’)的傳承人,大家都喜歡叫她“蓮簫姐姐”。

  幾年前,師父牟慶云在彌留之際,把三位師兄妹叫到病床前交待,最終選出了她。師父緊握徒弟們的手囑咐,“你們要團團結結地幫助大師姐,把牟家軍發揚下去……”

  隨著傳統曲藝緩慢落幕,以前一天跑三場,掙七八百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面對越來越少的人知曉四川蓮簫,文莉這條傳承之路要走下去,有點艱難。

  1

  從表演“中江表妹”開始

  下崗后走上從藝之路 一天能掙七八百

  拿著兩根竹竿前后左右十字跳,喊出獨具標志的“柳啊柳連柳……荷花柳燈兒蓮,海棠花……”這便是四川蓮簫。它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

  說起現在蓮簫的發展,面對記者鏡頭起初還很平靜的文莉突然有些激動,“我不能讓它斷在我手里,這樣我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拿著手中已經有些歲月的“金錢棍”(四川蓮簫的道具),她還記得那段光輝歲月。

  1995年,原本在機械廠工作的文莉成了下崗職工,那時她才43歲,與遠在東北的丈夫分開,帶著一雙兒女以及年老的母親,靠一個月30多元的下崗費生活是不可能的。大家讓她去勞動市場找工作,但是那里都是一些家政、保姆的工作,“家務事我確實做不來。”這條路沒有走通。

  文莉從勞動市場回家的路上經過音像店,店內正循環播放著四川諧劇,其中極富特色的中江話,她說了幾句就會了。文莉說,自己從小就對藝術感興趣,曾經也是廠里的文藝骨干。于是,她準備把愛好當成生存技能。

  最開始,文莉外出在街頭、壩壩上表演,招牌是“中江表妹”:手挎竹籃,身穿花衣、花褲,頭綁兩股辮兒,走起路來輕快靈活,說起話來風趣幽默。但文莉說,最開始她的表演是沒人認可的,“有時連孩子的零花錢都拿不出。”無人認可,她就干脆不要錢,免費演給大家看。

  見她說中江話不太地道,四川車燈表演藝術家夏曼云得知了她的家庭情況,于是從中指導,之后她才慢慢得到認可,演出費從一場3元,慢慢漲到5元、10元。在她陸續學了四川清音、四川車燈和四川盤子后,找她演出的人多了起來。

  她記得2007年左右,她一天可以進行三場演出,每天帶妝騎著一輛爛單車滿城跑,“一天掙七八百,那基本是別人一個月的工資。”文莉笑著說,“那時自己在家的待遇都提高了……演出完回家飯都是煮好了的,連洗澡水都燒好了?!?/p>